對于這個問題,徐世楊給予了肯定的答案:
“但你們想岔了,在這些海島投入人力,未必需要從我國大量遷徙移民過去。”
以預計中最為消耗人力的臺島開發來說,那邊離江南閩省更近,而閩省歷來號稱七分山兩分水一分田,農業資源不足以養活所有閩省人口。
因此歷朝歷代閩省都是溺嬰事件高發地,也是向海外移民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在這個時代,移民海外實際上就是移民蠻荒,是極富開拓精神的象征之一。
而臺島水土資源不錯,雖然有熱帶疫病的問題,但只要肯投入人力資源開發,很容易就能得到大量農田資源,那邊的農田不論是種植稻米還是甘蔗,收獲都會很不錯。
實際上,從李家分裂出去的海盜集團,最近幾年就一直在做這種事——他們以臺島為基地,依靠吸引閩省移民來開發土地,維持海盜艦隊的財政,以海盜艦隊維持對江南海防的壓力,保證自己的存在,這種存在感會讓走投無路的閩省人把投效臺島海盜當成一條謀生的出路。
對于離開雙嶼港一度走投無路的臺島海盜集團來說,這事實上已經成為一種正循環,并且讓他們的實力逐漸得到恢復和增強。
徐世楊看重的正是這一點,只要軍事上摧毀臺島海盜集團,那么華夏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接管這個正循環系統,繼續從閩省吸引移民開發臺島。
這不僅能讓帝國獲得臺島的礦產、木材和農業產出,還等于讓帝國獲得了一個新的引進移民的途徑,簡直是重大利好。
當然,臺島這樣孤懸海外的島嶼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大量使用奴隸維持初期的生產,而不需要擔心奴隸逃亡并與當地人串聯的問題。
臺島的土著獵頭族不是個很好的交流對象,對漢人和漢人的奴隸來說都是如此。
徐世楊打算從遼東等地招募一些韃子移民或奴隸填充到臺島上去。
而征服臺島過程中獲得的當地土人奴隸,則運用到遼東等地。
至于這種劇烈的環境變化會造成多大傷亡,這基本不是徐世楊的關注重點。
或者說,徐世楊從來不怎么關注奴隸的死亡率,他對這個數字的重視程度跟牛馬等大牲口的死亡率是一樣的。
有些時候,比如現在的吉、黑兩省外蕃也好,外族庶民也好,奴隸也罷,多損失一些反而是件好事。
“開發臺島不要怕死人,只要不死漢人,外人死多少都無所謂,你是海盜出身,海盜什么時候怕死人多?”
徐世楊毫不客氣的對李飛虎說道:
“至于三沙的開發,可以暫時集中在經濟方面,開采海人草需要下水,太危險的話盡量用高麗和扶桑的海女。”
“殿下,扶桑那邊的奴隸不好獲取了。”李飛虎突然插話道:“織田家已經同意了大半個扶桑,他現在不太愿意賣給咱們人口了。”
華夏的扶桑奴隸來源基本是扶桑內戰中的俘虜,缺乏遠見的扶桑大名會把這些“敵人”轉賣給徐世楊以換取短期利益。
但若是有一個雄才大略的雄主能夠統一扶桑,他一定不會同意把可以自己耕地納稅的民眾當奴隸賣掉。
而織田信長就是這種人,他更喜歡讓俘虜去幫他開墾土地,而不是一股腦直接賣給華夏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