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沒人的時候,張宗經常考慮這個問題。
他覺得,把江北工廠引入江南,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兩個:
第一、產能上去了,原材料能否供應的上?
江北各紡織工廠的優勢在于他們經過十幾年的戰亂,人口損失較大,算得上地廣人稀,因此大量新開墾的土地種植棉花和麻并無多大障礙。
此外華夏帝國緊靠蒙兀草原,他們可以從草原上大量進口羊毛支撐毛紡織工業。
江南在這方面就要差上很多。
第二,也是更令張宗感到不滿的事,江北江南現在畢竟不是一個國家,類似紡織工廠這種既能惠及所有國民,又能掙到大量利潤的廠子,江北恐怕不會同意被江南學了去。
除非江北江南統一成同一個國家。
可若是統一,到底是北統南好,還是南統北強呢?
作為一個江南士紳家族出身的儒士,張宗覺得,自己的答案很可能會有些大逆不道。
……
共和1871年8月17,經過短暫的休整,華軍再次開始向墨龍江一帶推進。
此時,徐世楊根絕完顏的宣言已經傳遍了整個墨龍江流域,于是那些最近幾年一直跟完顏宗干眉來眼去的生女真,毫不客氣、沒有一絲猶豫的拋棄了金國留在東方的最后殘余。
沒有人站在完顏宗干一邊,徐世楊離開松花江北上的時候,或幾十,或上百的生女真自備軍械糧秣馬匹加入到華軍的行列中。
等徐世楊抵達璦琿一帶的時候,新來投靠的生女真已經超過五千人。
華軍推進速度并不快,徐世楊給了周邊部族充分的投降時間,而不珍惜這個時間,沒有派兵來助戰的部族,那也不用客氣,都當做完顏余孽,跟完顏宗干一起去死好了。
隨著華軍的步步緊逼,完顏宗干逐漸陷入絕望的瘋狂之中,華軍北上期間,完顏宗干又連續派了兩次使節,送來另外兩個女兒和兒子,卑躬屈膝的試圖從徐世楊懸在他腦袋上的鋼刀下逃生。
然而徐世楊絲毫不為所動,第二波使節團的下場跟第一波沒有任何不同:完顏宗干的兒女都被送入美泉宮,他們將作為最低級的太監和宮女,在歧視和虐待中悲慘的過完一生,使節團的其他人則全部被斬首。
有了前兩次的教訓,第三波使節團剛剛從璦琿出發,使節團眾人就直接把完顏宗干的兒女綁了起來,他們作為反正的金兵而非金國特使向徐世楊投降,以此換來一個作為奴隸生活下去的機會。
至此,完顏宗干最后的希望破滅了,他也不再重整軍備,整日以酒消愁,死了心一般,靜靜等待最后時刻的到來。
9月初8,華軍一部從璦琿與雅克薩之間一個叫做呼爾瑪的小地方強渡墨龍江,抵達墨龍江支流西林木通河上游,切斷了完顏宗干繼續北逃的道路。
9月初10,從墨龍江出海口的廟街趕來的一支華軍船隊與徐世楊會師,在下雪前完成了對璦琿的全面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