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偏安江南三十年了,華夏以一己之力再造神州,怎么不能說是正朔?”文季笑著搖搖頭:“張兄今天來是為了搞清楚這件事嗎?”
“這是文府的選擇嗎?”
“這是我的選擇。”文季平靜的解釋道:“我父親未加干涉,我兄長則是反對。”
張宗沒有再說什么,他已經明白文家的選擇了。
很簡單的多頭下注而已,文相公本人已經老了,哪一天駕鶴西去都不奇怪。
他的兒子中,有為大周盡忠的,也有站在華夏一邊順應新時代的,無論今后的局勢怎么發展,文家至少都有路走。
“張兄,我也不瞞你,我已經覲見過華夏天子了。”文季坦然說道:“我在這里有自己的工作:就是聯絡江南的士紳。”
張宗看著文季的臉,一句話都不說。
“現在是……是……,啊,對了,是招商引資。”文季苦笑著搖搖頭:“華夏的新名詞真是奇怪。”
“我現在的任務是聯絡江南士紳,招商引資,之后若是時局有變動,我會負責新的工作。”
至于是什么工作,文季不說,張宗也能明白。
文家本來就是江南豪族,出了北方的太子妃,文季又是北方的駙馬,在江南士紳和北方皇族兩方面都說得上話,一旦南北戰爭爆發,他當然要負責勸說江南士紳歸順,好讓戰爭進行的更順利一點。
看起來,文季是打算先提前進行工作,從自己這邊開始下手了。
“文兄,我有幾個問題,望文兄解答。”張宗自然知道文季想要從自己這邊得到什么答案,正好他本人也有些問題想要問清楚,就當是交換吧。
“張兄可直言。”
“我昨日有一家仆不甚受傷,在泉城第二醫院里住下了。”
張宗說道:
“我去那醫館看了,不像是個窮人能看得起病的地方,可我明明見到有小兵也住進去了,這是為何?”
“保險的緣故。”文季回答:“華夏軍中有名為保險的事物,每個兵每月拿出軍餉半成買保險,帝國方面按數額外拿出一份相同的,士兵退役之后就可以憑保險獲得一份年金,若是受了傷,帝國政府也給報銷大部分醫藥費。”
文季解釋的很簡單,好在張宗也能大概明白保險的運作原理。
而且張宗也明白了同是漢人的軍隊,為何華軍比周軍強出這么多——華夏把士兵當人看,待遇好,士兵愿意為華夏而戰。
很簡單的道理,只是大周沒法學。
“那么,第二個問題,若是北邊真的統一天下,共和官家打算如何治國?用何人治國?”
這才是張宗最關心的問題:
華夏如此抬高武人地位,那么統一之后,文人儒士的地位是怎樣的?
華夏到底是打算跟韃子一樣以武立國以武治國,還是迅速回歸傳統,以武立國以文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