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話,不管華夏人有多強,大周的蒙兀二三十萬大軍壓下來,華軍還得撤退。
只要華軍撤退就是機會,抓住就贏了。
可惜,現在的問題是,李乾順并不清楚北蒙兀南大周會不會被自己的使者說動,在此時出兵,大家一起合力對付華夏。
他現在非常非常希望有一種遠距離通訊的手段,能夠讓他聯絡遠在察哈爾和臨安的使者。
可惜這個時代沒有電報、沒有無線電、也沒有衛星電話和互聯網,因此李乾順并不知道他所期盼的包圍網能否成功,只能選擇賭自己的策略能夠成功。
……
興慶府,又是一次決戰前通宵達旦的御前軍議之后,大白高國最有權勢的宰執(同時也是大部族族長)們走出皇宮,返回各自住處。
走在這群黨項高官顯貴最前面的,自然是國內最強大的部族長:仁多家的仁多楚清,沒藏家的沒藏訛龐,葉家的葉孛麻。
這些跺跺腳,大白高國都要地震的頂尖黨項權貴,現在都是一臉愁容。
“陛下想的還是三十年前那場勝利。”
沒藏訛龐愁眉苦臉的說道:
“可蒙兀人和周人能靠得住嗎?”
“靠得住也不能靠。”
仁多楚清回答:
“他們就算隨了陛下的意思來抄華夏人的后路,肯定也是等咱們打個兩敗俱傷之后!”
李乾順打算賭蒙軍和周軍回來救他,因此并未改變之前的策略,既不把南面那些城堡的守軍撤回,也不帶著興靈的主力南下尋求決戰。
這意味著,南方那些堡壘的守軍都被放棄了,只得到北蒙南周加入戰爭之后,李乾順才會率領主力出擊。
大德皇帝想的挺美,可在場的諸位都覺得難以接受,原因很簡單,南方那些堡壘的守軍大多是他們的部族兵,現在戰死被俘的將領,不是姓仁多,就是姓沒藏,要不就是葉孛,反正沒有姓嵬名的——這些宗室將領都蹲在興靈,等待大德皇帝設想的尾隨追擊華軍之戰。
“他們嵬名家能等,咱們可等不起了!”葉孛麻咬牙切齒的說道:“等華軍到了興靈,就算咱們真的贏了,孩子們都戰死了,之后我們如何在國中立足!”
大夏國是個部落聯合政權,實際上等于是王族嵬名和仁多、沒藏、葉孛等大部族共治天下。
因為他們有兵。
嵬名家的兵大概是夏國總兵力的三分之一,他們這些大部族占另外三分之一,其他則是一些小部族,以及投靠過來的吐蕃(比如禹藏花麻)、漢人和西州回鶻、高昌等西域人。
夏國的權利、土地和財富分配,也是根據各部的實力來的,嵬名家實力最強所以他們是宗族,其他大部族則長時間把持著宰執位置。
可若是自家的兵被拼光,不論是誰,肯定都不會相信自己的功勛,以及那宰相、樞密的官職能保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