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項人也知道現在就是決定生死的時刻,許多人不顧子彈橫飛,直起身子用弓箭阻擊,華軍又倒下一些,但還是有人接近到胸墻附近,其中一個被火門槍擊中小腹的少年兵突然發出一聲大喝,點燃身上的炸藥包,整個人跳到胸墻上!
轟的一聲巨響,人體殘肢和各種武器的殘骸四處飛濺,片刻之后,一陣黑紅的血雨落下,把胸墻兩側所有人澆了個透心涼。
這次爆炸震懾了黨項人,其他士兵得以把炸藥包安全的安放在胸墻腳下。
然后又是一連串巨響,胸墻防線被炸出數個缺口,華軍士兵不再等待,在軍官哨聲的引領下迅速沖過胸墻,把后面被爆炸震得暈沉沉的敵人全數殺死。
胸墻防線被突破了,華軍繼續向前,但連兩百步都沒走出去,第二道胸墻防線又出現在華軍面前。
而且還是那種方便架設小型火炮的墻垛結構。
不過華軍不會犯兩次同一個錯誤,這次他們沒有強行突破,而是略微等了一會,等來了因得知城內敵人有大炮而迅速向前增援的騎兵炮連。
于是,黨項人最后的希望也破滅了,六斤炮以更遠的射程和更強的破壞力在黨項人炮兵有效射程范圍之外,一炮炮把那段胸墻扯成碎片,期間絕望的黨項人曾經試圖用裝填好的大炮進行還擊,然而他們根本夠不著華軍,所有還擊的火力都成了絢麗的煙花表演,為大白高國的落幕抹上了最后一層鮮艷的色彩。
其實,在第二道胸墻后面,黨項人還準備了第三道,第四道和第五道防線,然而在帶上大炮的華軍面前,這些工事毫無用處,所有胸墻都無法抵御三發以上的六斤炮直接命中,更何況后來華軍干脆拖來了十斤炮。
防線被一層層突破,黨項人再也無法做出有效抵抗,最后時刻,大約一千兩百鐵鷂子在某個嵬名宗室將領的指揮下,向北方突擊。
他們試圖給自己的小皇帝和太上皇打開一條突圍的通道,但在這狹窄的地形上,直接進行騎兵突擊只會是一場悲劇。
這次大白高國最后的掙扎,沒能濺起一點水花,被華軍密集的火槍齊射和排炮霰彈攻擊中化為齏粉。
共和1793年五月初四清晨,四點左右的時候,第一支華軍部隊來到黨項皇宮外墻附近。
此時李乾順,李仁慶父子身邊還有數千士兵和將近兩萬妃嬪、宮女、太監,城中的部分地區也還有黨項士兵在進行最后的絕望抵抗。
但是所有人都失去了獲得勝利的信心,絕大多數技術兵器也已經損失在皇城外的各條防線上。
戰斗結果已經注定,繼續抵抗已經毫無意義。
四點半左右,偽夏皇宮中走出一個內宮宦官,他向一名華軍連長表達了夏國皇帝和太上皇的最后旨意——他們希望能夠向一位有足夠身份的將領投降。
又過了二十分鐘,一位上校抵達,隨即,皇宮城門被從內部打開,李乾順,李仁慶父子自行反綁雙手,出城投降。
夏國正式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