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出于對大哥的內疚吧(文季和他大哥是同母同胞,文仲不是),到了臨安之后,文及甫對文季不愿學習儒學、詩文,反而去跟各路江湖人混在一起的做法并無太多干涉。
直到后來,文徐兩家定下親事,他的妹妹文月嫁給徐世楊,而文季要娶徐家女為止。
為了至少不讓徐家女感覺受委屈,從定下婚事到徐世玫抵達江南之間的那段時間,文及甫和文仲對文季管的很嚴,也填鴨式的輸灌了很多儒學和文學上的東西。
畢竟家學淵源,多少也有些基礎,當時他雖然不至于能考上舉人進士,但在秀才中,文化水準大概也算得上一等之列了。
當然,文季之所以突然改性格,拼命學習,也有徐世楊的原因——因為徐世楊當面頂撞韃子使者時,他就在場。
當天夜間徐世楊火燒都亭驛,文季還曾想找些江湖上的朋友幫忙。
文季覺得,如果這個勇武的年輕人早生十多年,也不至于出現朝廷幾十萬大軍打不過數萬韃子的情況,那么多人,以及自己大哥,或許也就不用死了。
文季是崇拜徐世楊的,他沒跟別人說過,但他就是崇拜徐世楊,所以這時他說能像徐世楊就好了,所以他當時好好學習,不想讓自己未來的妻子,徐世楊的妹妹受到委屈。
不過,當徐世玫抵達江南文府的時候,文家人都發現,他們可能想岔了——這個徐家女,可能根本就不在乎丈夫有沒有進士之才。
這丫頭比自己還反傳統。
實際上,文季的騎術、射術(火槍)都是婚后妻子教的,道具是江北送來的一匹遼東戰馬(戰利品,也是徐世玫的嫁妝)和徐世玫自己的兩條燧發手槍(當時還沒有擊發槍和左輪手槍)。
夫婦二人在江南的時候,還暗搓搓的私下里自配過火藥,以增加越來越少的彈藥儲備。
客觀上來說,文相公把他們夫婦送來江北,除了兩頭下注以外,未必沒有讓這倆經常惹禍的小混蛋滾得遠遠地,眼不見心不煩的想法。
夫婦二人有說有笑的繼續漫步,沒過多久,正在跑操的大學生們突然產生了一點躁動,有人沖著隊列大喊大叫,更多的人則停下步伐,交頭接耳起來。
“出了什么事?”徐世玫問。
文季也不知道,他伸長了脖子,來回掃視,卻也沒發現什么特別的東西。
過了片刻,學生中間爆發出一陣歡呼:
“我們贏了!”
“萬歲!”
“帝國萬歲!”
“華夏萬歲!”
文季縮回腦袋,牽著妻子的手繼續向前走:“好了,別看了,應該是西北那邊打贏了。”
“你怎么知道的?”
“不然呢?學生們這么激動,當然是對外打贏了,不是對扶桑就是對偽夏。”文季苦著臉,有些無奈的說:“扶桑還早著呢,偽夏那邊倒是打到韃子偽都城了……,所以咱們快些走吧,我那邊又要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