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第二軍事預科學校后操場旁邊的小樹林里,扎著麻花辮,一身戎裝的小金正抱著一個肉夾饃啃得歡暢。
“真有那么好吃嗎?”徐代炫好奇的問。
肉夾饃是他帶來的,一共五個,他自己吃了一個,小金吃了三個,現在還在啃最后一個。
饃是陜省原塢堡主家的老廚師做的,如今是美泉宮的面點師傅,用最好的面粉,烤的恰到好處,再夾上飽含湯汁,肥瘦相間的臘肉,吃起來確實口感不錯。
不過真的好吃到這種地步嗎?
對此,小金的答案是邊吃邊猛烈點頭。
把最后一個肉夾饃吞下肚,小金意猶未盡的挨個舔舔手指,心滿意足的說:“肉最好吃啦,學校里很少吃肉啦。”
軍事預科學校就是所謂“孤兒軍校”,以皇室的名義收養全國范圍內所有漢人孤兒,不論男女。
作為徐世楊任名義校長的初級軍事院校,經費和食物自然是不缺的,但現在,即使以帝國的生產力,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頓頓有肉吃。
像小金這樣16、7歲,還在長身體的孩子,通常每十天有一頓豬肉、一頓鯨肉、一頓雞或鴨肉、兩頓魚、五個雞蛋算是葷菜,其他時候,就得完全依靠奶制品和植物蛋白——比如豆腐,補充營養。
所有孩子都是饞肉的,從小生活在饑餓中的小金自然也不例外,肉食那是永遠吃不夠的。
但怎么吃都吃不胖就很奇怪了。
“你到底把這么多肉都填到哪里去了?”徐代炫看著這個瘦瘦的女孩:“我剛見到你的時候你就跟個麻桿似得,為啥這么多年了現在還這樣?”
“我也不知道呢,怎么吃都吃不飽,也吃不胖,老師都擔心我是不是有什么病。”
這確實是一種病,小時候長期營養不良的人,長大后也很難吃胖——一個顯著的例子是另一個位面的赫本。
只不過這個時代的人都不知道這一點罷了。
“行了,你吃好了,我也該走了。”
徐代炫站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塵:
“你以后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啊,能吃就多吃點,雖然肉不多,但學校總歸是讓你們吃飽的。”
他還以為小金總是吃不飽呢。
“我能吃飽啊,而且,不是還有徐哥哥來給我送肉吃嗎?”小金送了個沒臉沒皮的笑容給徐代炫,看得他直搖頭。
“我以后不會來了。”
“為啥?”
“我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徐代炫笑著回答:“很長時間都不會回來了——也有可能永遠都不回來了。”
“你到底要去哪?”小金略有些慌張的問。
她是徐代炫從黑店里救出來的,徐代炫又把她送進軍校讀書,兩個人關系一直算是很好的朋友,他有空的時候還會給她帶肉吃。
對小金來說,徐代炫既是朋友,又像是哥哥,唯一的,真正的親人。
現在,她的哥哥說,再也不會來看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