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秦王的設計,秦國沒有各種工業,所有國民只有“耕戰”一事,華夏的階級劃分被移植到秦國,只不過那里只有三個階層:
上層是帝國來的公、平民,他們是秦國的軍官、官吏、奴隸主、莊園主,總之,核心統治階層。
總而言之,貴族,只是按照耕戰體制,他們被稱為兵。
中層則是隨征的外蕃,他們是自由民、市民、自耕農,這些人簡稱民。
下層則是被抓來的奴隸,簡稱奴。
像母國華夏一樣,秦國也允許階級流通,不過秦王只看重軍功,有軍功者可以升級,沒有就不行。
該說不愧是秦王嗎?
有學識的華夏人很快發現,徐代炫的政策除了吸收部分華夏的政策之外,本質上脫胎于古時候的暴秦。
用來奪天下說不定可以無往不利,但用來治天下,恐怕會出大問題。
不過這沒什么,秦國只是華夏的封國,就算他的經濟和管理出了問題,帝國也有實力替他彌補。
五月二十,徐代炫帶領五百近衛兵和在冀省一代招募的一千多名志愿兵離開燕京,向西京進發。
月底,王啟年率領六百上馬賊與徐代炫會師。
除了兵力外,王啟年還帶來了三千匹馬,六百峰駱駝,兩百頭牛。
徐代炫隨即給了這位上馬賊大當家三百兵的名額——另外三百人是蒙兀人,因此只能算是民。
隊伍抵達西京后,在當地停留一段時間,補充山陜的志愿者,隨即朝廷給每個兵發了一個免費的奴——如徐代炫所愿,大部分都是扶桑男丁,可以當做輔兵使用。
如果穩定下來,也能拿來當莊頭之類的農奴頭子。
說是只有三個階級,其實還可以細分奴隸頭子和奴隸的奴隸,甚至是奴隸的奴隸的奴隸。
這都是有可能的。
離開西京后,隊伍速度略有加快,六月底抵達蘭州,與折可適會師。
折可適已經等待著屬于自己的一百兵等在這里了,同行的還有作為外蕃的一千吐蕃人。
七月,秦王率領的隊伍抵達涼州,與左鶴林會師,隨即幾個主要將領率領少數親兵繼續前進,在七月底前抵達瓜州,與駐扎在這里的甘定郡王徐世楨會師。
大部隊此時還在后方緩緩前進,因為這一路行來人煙稀少,補給并不順暢,數萬人的大軍不可能走的像是在核心本土時那樣快點到肆無忌憚。
不過,這也給了徐代炫更多的時間,用來整合西域的外蕃勢力,為接下來的遠征做些最后的準備工作。
……
就在秦王徐代炫暗戳戳打著蔥嶺以西帕爾斯人的主意時,遠在萬里之外的東海扶桑,沉寂了半年多的戰爭,終于又一次爆發了。
重燃戰火的是扶桑人自己。
以原織田家的兩員大將,柴羽秀吉和柴田勝家為首的兩個勢力首先爆發了事關誰是織田信長接班人的內部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