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漢人移民。
按照扶桑2200萬石出產的耕地統計,三萬三千戶外蕃移民每戶分得60石土地(150俵,按扶桑人的觀念已經算是下級武士了,而且帝國即使對庶民收稅也比扶桑大名對農民低),合計大約200萬石。
其余耕地,則是漢人的財富。
其中一百萬石土地被內閣謹獻給皇室,作為皇莊。
八百萬石作為政府直轄的國營農場。
其余一千多萬作為吸引漢人移民的獎勵或分配或出售。
除了礦山和港口,預計扶桑的這些土地可以養活至少兩萬戶漢人小農場主(平均每戶分500石,當然實際沒那么高,因為有些大家族會多占一部分)。
這些漢人移民不限于帝國本土,江南漢人也有權利移民扶桑(也是挖大周墻角的手段),只不過江北移民以獎勵有功將士(可以用功勞換取土地)、或者平民貸款低價買地為主。
江南漢人就得以花錢購買土地或者貸款為主了(雖然價格和利息與江北相同)。
分食扶桑這樣一個國家,對華夏來說是難得的盛宴。
龐大的金、銀、銅礦藏緩解了帝國貴金屬儲備不足的壓力,特別是甲州金礦的產出,讓帝國增發金幣作為紙幣的保證金有了堅實的基礎。
大量的廉價人口涌入,則讓不堪重負的帝國勞力穿過一口氣來,吉、黑兩省的北大荒開發終于不在擔心勞力問題——把扶桑人扔到那里開荒就好了,更妙的是,由于大多是些奴隸,將來北大荒開拓成功,把這些奴隸遷走,讓漢人摘取勞動果實,根本不會有任何人覺得有什么不對。
一些危險,重要但眼前收益比較小的工作,比如興修水利、治理河道,礦井作業和大農場里的農奴,都可以用扶桑勞力填充。寶貴的漢人人口可以更多的集中到越來越快的工業生產中來。
另外,大量漢人勞力的釋放,也使得軍隊可以獲得更強大的動員力,讓繼續擴張變成受益頗高的工作。
當然,對老百姓來說,這次勝利同樣十分甘美——至少,即使是最窮的光棍也能花點錢買個扶桑婆娘過日子了。
實際上,隨著大量扶桑奴的涌入,帝國國內的光棍率有了一個陡然下降的過程。
甚至東海、東瀛兩省的港口城市,都出現了不少來自江南的奴隸販子——這些人大多是替江南的姬院挑選年輕女孩,充當瘦馬的。
因為家世清白的漢人到了江北,就有活下去的資本,因此現在江南姬院中漢人瘦馬的比例越來越低,至少自賣己身的情況已經很少見了。
這讓很多行院老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現在好了,扶桑女孩便宜且聽話,購買一些送到江南去,養幾年就可以接客了。
這給江南的姬女來源提供了龐大的保障。
除了扶桑人,其他幾乎所有人都勝利從中受益,自然也會讓受益者和這次沒有撈到足夠好處的一部分人期待著帝國的下一次征服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