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已經發生的事就不要去后悔了,吸取教訓才是正事。”
“那就是這么兩件事。”徐代炫總結道:“第一,搞到更多糧食。第二,加強軍事紀律。”
“對,這些都是你出面。”徐世楨回答:“更多的糧食只能是從國內來,加強外蕃軍紀,也得是你這位秦王親自下令。”
這就是左鶴林、徐世楨,還有此時還沒到的王啟年、折可適等人一定要推舉徐代炫當頭的原因——秦國遇到困難的時候,皇帝總不至于餓著他的親孫子吧?
“最好是給國內送去一點禮物,讓皇上、太子和內閣清楚的認識到我們的勝利,讓他們覺得我們值得繼續投資。”左鶴林提醒一句。
“送禮物的話……。”徐代炫抬起頭想了一下說道:“皇爺爺是‘寡人有疾’,從帕爾斯貴胄女眷里挑上十個絕色送去就好。”
帕爾斯人高鼻深目,五官立體,那些美女的藍眼睛看多了會覺得特別有意思,何況有傳言說帕爾斯美女有內魅,那風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徐睦河好色,他自己不避諱這一點,徐代炫也是直來直去,覺得直接送西域美女就挺好。
“至于我父親……,其實對他來說,知道蔥嶺以西也開始漢腔唱歌,就是最好的禮物了。”
“要是實物禮物的話,把前面繳獲的帕爾斯軍旗打包遞過去吧,他會滿意的。”
“內閣就更簡單了,拿十斗金玉往他們面前一擺,告訴他們,我們的征服沒有虧本,而且以后我們的土地只種糧食和棉花。”
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逐漸步入中年的徐世楊開始往極端民族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覺得這樣可以明確自己的歷史定位(是定位不是地位),這大概也是生存無憂狀態下,他對自己這段奇異穿越人生的最終定位。
他的表現是如此明顯,周圍的人看出這一點實在不是什么困難的事,因此徐代炫才會說出那些話。
至于內閣,大佬們更關心帝國的平穩運行——或者說,經濟增長。
西域這邊盛產黃金和寶玉,送十斗過去證明這邊不是無用之地,然后宣布自己以后以種植棉花為主產業,能夠為帝國還在飛速發展的紡織工業提供大量原材料,那么內閣為了帝國的紡織產業鏈,也要給予秦國充足的支援。
“我要三百萬石糧食。”徐代炫接著說道:“我不管路上消耗多少,就算我去泉城撒嬌打滾,帝國也得實打實的往我的倉庫里送進三百萬石糧食!”
孩子表現的好,就得給塊糖吃,不是嗎?
“等糧食到位,就一一通知那些外蕃,派甲兵來碎葉,本王要進行大閱!”
閱兵在古代也是強化權威和軍事紀律的重要手段,只不過把人馬集結起來檢閱和訓練,需要大量錢糧支撐,古代國家很少愿意承擔這么大支出而已。
秦國初創,漢兵自然沒問題,但作為主力的各路外蕃就顯得軍紀極差,不如趁現在大戰剛過的平靜時期,趕緊練一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