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帶了五百御龍骨朵子直和御龍弓箭直的士兵,然而這些皇帝直屬親衛已經幾百年沒上過戰場了,早就成了大周高層安插自家子弟當官的單位,裝備倒是精良,但實際戰斗力那是一點沒有。
這些穿著明晃晃札甲的士兵看到徐世松的親衛圍上來后,很自覺的丟掉武器,沒有一絲反抗的意思。
“收繳他們的鎧甲、兵刃和馬匹。”徐世松不管吳王的叫嚷,繼續吩咐:“告訴他們,等我們這邊開戰,他們就趕緊帶上大王向南逃,也許還來得及。”
“徐世松!你這個武夫竟敢違逆宗室!你是要抵擋叛逆嗎!?”
吳王的喊叫聲越來越遠,最后終于聽不到了。
“我是大周樞密使。”徐世松用只有自己才能聽到的聲音小聲嘟囔一句:“你怎么還把我當普通武夫?”
金陵大營中數萬周軍將士沉默的看著這一場鬧劇,久久無言。
過了很久,一名軍官突然走到徐世松面前,直白的說:“大帥,您帶我們投北軍吧!北軍當兵的受重視,大周根本不把咱們武夫當人看!”
“那樣我們就真成了叛逆了。”徐世松回答。
“我們不在乎!”
真是毫不留情的反應。
“如果你們真的不在乎,就自己去投降吧。”徐世松疲憊的說:“我不投降。”
“我們不是投降,是投靠!”
結果就是,當天就有周軍成建制離開大營,向正在朝此處挺近的華軍投降。
此時,徐世楊就在第一軍團司令部里,得知周軍開始大規模投降的消息后,他命令暫時不發起針對徐世松的進攻,給周軍的士兵留出更多時間決定去留。
徐世楊還給徐世松寫了一封公開信。
信中,徐世楊要求徐世松盡快放下武器,結束這場兄弟鬩墻的戰爭。
于此同時,徐世楊向全體周軍士兵保證,華軍不會苛責他們,他們可以自由選擇投靠華軍,或者放下武器回家。
為此,徐世楊命令停止進軍三天,等待周軍的反應。
徐世松個人的回答來的很快,而且答案十分簡單,只有一行字:
徐世松不降。
但是他的士兵大多降了。
到七月十九,華軍準備進攻的時候,徐世松的金陵大營已經基本空了。
連新軍帶禁軍,總計十三萬大軍,到這天早上,徐世松命令御龍骨朵子直和御龍弓箭直的少爺兵們趕緊帶著吳王逃往后,大營中一共還剩下不到一千行動不便的傷員和覺得什么時候都餓不死的廚子,以及對徐世松忠心耿耿的一千親衛兵。
這些人相當于徐世松的家丁和親兵,他們恐怕是唯一愿意跟著徐世松一起去死的部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