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徐世楊已經乘坐海軍的艦船到了交趾附近海域,而六部的大部分官員也都已經南下,前往江南負責各方面的工作。
主官大都不在的情況下,想要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似乎有點不太可能。
對此,帝國的解決之道是,今年的會議季將開一整年!
也就是說,一邊統計新的經濟數字,一邊制定新的預算規劃,同時還要進行審計,利用一整年的時間,首先從統計學上把江南江北合并到同一個軌道上來。
其余的工作,倒是可以慢慢的,一點一滴的去做。
……
除了官員們,此時,帝國的統治者也都還有自己的任務。
比如徐世楊還要解決交趾入侵桂省的問題,而徐世柳已經進入川省,他將在帝國的直接支持之下負責擊退吐蕃對川省的攻擊——與此同時,皇帝冊封徐世柳為晉王,許他全取吐蕃之地為封國。
因此晉國成了繼秦國之后第二個親王封國。
至于皇帝徐睦河自己,他給自己的下一個最重要的任務是準備泰山封禪大典。
徐世楊封禪這種純粹的典禮性工作沒有太深的感觸,但徐睦河非常需要這個儀式來為自己歌功頌德,以求名留青史。
既然父親堅持,徐世楊也沒有反對意見——反正只要封禪不影響自己針對交趾的軍事行動即可。
封禪計劃與1796年3月進行,到時候,會有大批外蕃代表、江北官員、江南儒士和大周宗室隨行——帝國不要大周宗室的命,那么他們在這些方面表達一下忠心也是理所應當。
……
時間略略回撥到1795年12月。
桂省邕州,這座小城已經被十多萬越國和洞蠻聯軍圍困了兩個多月了。
開戰的時候,城中守軍只有兩千七百,但因為敵人在之前投降的欽州、廉州都進行了瘋狂殺戮和劫掠,有此前車之鑒,城中六萬軍民誓死不降,在知州蘇緘的指揮下拼死抵抗。
軍民萬眾一心,敵人又缺乏攻城經驗,雙方居然一直僵持不下。
徐世楊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刻登上海軍戰艦,率領一支由六艘風帆戰列艦,六艘風帆巡航艦,二十二艘風帆炮艦,十五艘風帆運輸船組成的艦隊直接開赴富良江(紅河)入海口附近,做出直接逆流而上,攻打升龍府的姿態,以逼迫越軍回師。
另外一方面,華軍中將馮三虎親自挑選三千騎兵,一人三馬,以換馬不換人的形勢向邕州狂奔。
三匹馬全都跑廢,那就步行前進,發揮華軍鐵腳板的戰略行軍優勢。
徐世楊要求援軍務必在邕州城破前趕到戰場,絕對不能讓泉、欽、廉的悲劇在邕州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