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手中火槍的射程更遠,射擊更加準確,還在于使用火帽的情況下,火槍手不用分心往小小的引藥池里倒入適量火藥(特別是燧發槍,如果引藥池火藥不足,是有可能不擊發的),而是只需安裝一個小小的火帽,這可以有效提升重新裝填的速度,使得三段進攻射擊變得可行。
而且,火帽不是明火,擊發成功率也高于火繩槍和燧發槍,殺敵效率也要高出不少。
華軍一輪輪無傷收割敵人的生命,這次戰斗簡直跟訓練場上打靶一樣輕松而愉快——為了貼近實戰,訓練場上的教官總是喜歡給火槍兵人為制造噪音和干擾,有些混蛋甚至直接拿著手槍在士兵耳邊開火。
而現在他們要面對的對手,除了死亡和尖叫外,什么都做不了。
啊,對了,他們還能為奪路而逃,與其他賊人火并。
六排輪射之后,被李常杰頂在前面的蠻兵已經徹底崩潰,至少兩千人被打死打傷,還有一千多人抱著腦袋趴在地上瑟瑟發抖。
其他人都跟瘋了一樣向后涌去,越軍想要擋著他們,結果他們直接對這些盟友亮出刀子——所有蠻兵都寧愿與越兵拼命,也不愿意回頭面對華軍黑洞洞的槍口。
陷入瘋狂的大群潰兵是擋不住的,越軍不介意殺死這些前盟友,但一來他們的士氣其實也沒高到哪里去,而來華軍依舊在以十步一輪射的節奏收割人命,蠻兵潰散自然就要輪到他們挨宰,還不如趁前面還有蠻兵擋著的時機趕緊逃走……。
于是擋在第一陣的近萬蠻兵和第二陣差不多同樣數目的越軍毫不意外的崩潰了,步行的火槍騎兵在40步距離上打了最后一輪排槍,然后挺起刺刀,直截了當的向敵人發動沖鋒。
紅色的身影迅速漫過大地,半分鐘的時間內就沖過最后四十步距離,三角形的槍刺狠狠扎進蠻兵的后背,在凄厲的慘叫聲中帶出一蓬蓬鮮血。
華軍士兵像是殺雞一樣把所有能追上的越兵和蠻兵一一刺死,即使有人跪地求饒也要踹上一腳再補上一刀。
沒有任何憐憫,華軍的目的就是徹底打垮敵人的心理,讓他們像娘們一樣尖叫,崩潰,然后死去。
潰兵像是決堤的洪水,漫過整個越軍陣線,盡管越軍對華軍仍有十倍的兵力優勢,但是完全無從發揮,后續準備投入的部隊全部被前面的潰兵沖垮,然后加入潰兵的行列。
最后時刻,李常杰不得不派出大越國的天子兵嘗試穩住陣腳,然而這些人投入洶涌的人潮中,如同在洪水里投入一顆小石子,連水花都沒濺起一個,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八十天來,越軍一直沒能拿下的邕州城門在這時打開了,蘇子正率領六百有兵甲的守軍沖出城門,對越軍發動反擊。
這更加加劇了越軍的混亂,還未投入戰斗的蠻兵洞主大聲吆喝,試圖帶著手下遠離戰場,沒有崩潰的越軍則簇擁著他們的統帥,也準備撤退。
為了避開華軍的追擊,越軍逃走的時候甚至沒有帶走李常杰的帥旗,馮三虎也沒有想到敵人居然拿帥旗當做誘餌,只顧自己逃命,華軍按照以往的經驗,還是一個勁的向帥旗方向突擊。
直到殺進大營后,馮三虎才看到那面帥旗下居然一個守衛國家和軍隊榮譽的越兵都沒有!
馮三虎拔出帥旗,狠狠扔在地上。
“就這點本事,居然膽敢殺戮我炎黃貴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