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漢人稱呼這里為康居,主要居民是商業民族粟特人,唐時曾在這里成立康居都護府,但后來唐軍放棄這座重要城市,撤回本土,這里就被帕爾斯人吞并。
較早居住在這里的粟特人善于經商,漢朝時他們就是往來絲綢之路謀利的商業民族,在中亞一代以豪富著稱,但他們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屬于哪個外來者勢力強,就投靠哪個的墻頭草。
所以,雖然是粟特人給了這座城市以繁華,但現在,這“肥沃的土地”的主人,是帕爾斯人的皇帝沃洛佳西斯三世。
沃洛佳西斯三世年近五十,身形龐大,肌肉緊繃,把他身上華麗的金甲撐的鼓脹起來。
濃密烏黑的絡腮胡配上獅子形狀的金盔,很容易讓人以為這是一頭真正的獅子。
沃洛佳西斯三世是一個武夫,人生最大的愛好是征服,美酒以及美女。
在以往四十多年的人生中,他已經成功征服了廣袤的土地,并且把被征服者最美的妻女姐妹關進自己的后宮之中。
這樣一位以武功自傲的帝王,當然不可能接受自己統治的土地被別人搶走。
所以丟掉八剌沙袞一年之后,他親自率領帕爾斯軍的主力來“收復”領土了。
“達爾克卿,你還是堅持反對直接進攻嗎?”
帕爾斯皇帝的聲音很粗重,如同獅子在低吼,膽小的人聽到王者的這種質問,大概率會瑟瑟發抖,并且不再堅持己見。
但是達爾克偏偏就是個會堅持己見的人。
“我反對直接進軍八剌沙袞,陛下。”
在皇帝居所的大廳中,達爾克單膝跪下,聲音不大不小,但十分堅定的說:
“我們不可能攻下敵人的城市。如果說我們野戰還有機會的話,攻城成功的可能性實在太低了。”
華夏還是齊國的時候,達爾克就曾經在遙遠的東方游學,他見識過華夏早期的炮兵,甚至參與過幾次華軍與金軍的大戰(黃河之戰后沒多久他就回國了)。
那個時候,華軍的特色就是,防守幾乎堅不可摧。
憑借大工程量的防御工事,結合大炮和火槍,達爾克認為任何人都無法攻克有足夠兵力駐守的華夏城市。
秦軍也是華軍的一部分,如果有可能,達爾克希望能夠把秦軍引到野外來,利用秦軍炮兵機動性不好的機會,在野外摧毀,然后用繳獲的大炮攻擊八剌沙袞。
直接攻城,只會是一場災難。
“達爾克萬騎長的勇氣不知道去了哪里。”
皇帝還沒說話,站在沃洛佳西斯三世身邊的另一位萬騎長冷笑著說道:
“那種叫做大炮的東西,國內也在試制,我去看了,確實很厲害,但那種東西優點和缺點幾乎同樣明顯——命中率實在太低了!”
“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還是勇氣和劍,我們有這么大的兵力優勢,如果連主動進攻都不敢,異徒一定會嘲笑我們的勇氣。”
“法爾蘭卿說得對。”沃洛佳西斯三世冷漠的看著達爾克,做出最后決定:“如果你沒有直面敵人的勇氣,那就不要參戰了,在后方跟著皇太子一起行動,保護他好了。”
“我們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