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件事情其實并不復雜,老婦人攔路告狀的目的在她的狀紙上寫的很清楚:老婦人的兒子是個小商人,今年年初出門做生意時,他的媳婦上少森寺拜佛,結果被寺里的大和尚侮辱了。
老婦人的兒子回來后,得知此事,心中氣不過,上山說理,結果又被惡僧一頓亂棍打了下來。
那小商人自此臥病,越來越想不開,居然一命嗚呼了。
而他的媳婦,也因為被鄉里指指點點,自感清白不在,三尺白綾追隨丈夫而去。
一個好好的小家庭就此敗亡,老婦人整日哭泣,幾次想要尋短見,結果被前周登封縣縣令白大人救了下來,然后白大人就告訴那老婦人,當朝太子殿下正在巡視全國,有什么冤案可以直接來找太子殿下告狀。
老婦人當然不愿兒子兒媳死的這么不明不白,于是請白大人寫了狀紙,并借了些盤纏,在白大人家丁的護送下提前堵在徐世楊前進的道路上。
“呵呵,登封、少森寺、前周縣令白航云?”
徐世楊看著那封狀紙,意義不明的笑著:
“真有意思,那就先去登封看看吧。”
……
帝國有兩個少森寺,其中南少森寺位于閩省,前周滅亡的時候,因為派遣僧兵抵抗竊據泉州的帕爾斯賊蒲受畊而損失慘重,但戰后他們受到帝國皇帝、太子和內閣的集體表彰,甚至還被允許擴大寺廟面積。
但是北少森寺……,呃,除了吹噓的功績,以及有一個所謂江湖正道第一大門派的名號之外,他們似乎并未作任何于國有益的事。
啊,對了,似乎這次楚國南洋開拓,北少森寺也派了三百僧兵?這倒是件好事,不過徐世楊聽說他們裝備十分精良,每個北少森寺僧兵都至少是一長一短兩條槍,還配備鎧甲和冷兵器。
徐世楊有些疑惑,一群舞槍弄棒的僧人而已,哪來的這么多錢?
等進了登封縣城,徐世楊很快就知道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徐世楊沒有讓大部隊進城,自己只帶了二十個近衛兵,便裝進入登封縣。
這登封本屬于開封府轄下,本來不是什么大縣,但因為有少森寺在本縣,戰亂的數十年,各地豪強都沒來本縣打過秋風,因此市面相對安靖不少。
因為女真人崇佛,幾次南下劫掠也沒在少森寺所在的登封做太多孽,結果這里甚至有些世外桃源的味道。
但是,這一切持續到現在,讓這座小小的縣城有些變了味道。
走在大街上,到處可見身穿青色或者黃色的僧袍,光著腦袋的和尚,徐世楊親眼看著他們大大咧咧的走進街邊店鋪,當時店老板就會滿臉堆笑的迎出來,雙手奉上一個包裹——里面裝的大概是銅錢?或者直接遞上一疊新鈔。
和尚們也不客氣,收下錢,仔細清點一下,然后就朝下一家走去,重復剛才的過程。
但似乎也有人給出的數目不對,胖大和尚們就會一擁而上,把店家好一頓胖揍。
店家一邊抱著腦袋在地上打滾,一邊苦苦哀求:
“……再寬限兩天……”
之類的話。
真是一副相當標準的封建社會小城市模樣。
這樣子看的徐世楊臉色陰沉,年輕氣盛的近衛兵想上前緝拿那些和尚,但是被徐世楊伸手攔住了。
“先去縣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