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谷子還有多的不?賣一袋谷子給我。”
“別說賣不賣了,你車子鑰匙給我,我給你打一袋回來。我家里也就兩袋谷子,給你一袋。”
陳放拍了拍張晨肩膀:“不枉費哥哥我疼你一場。”
張晨一臉的囧樣兒,拿過陳放的車鑰匙:“我打谷子去了。”
“開車慢點兒。”
云壟山那邊有打谷房,可以打米。
陳放家已經不種稻谷了,但也不在外面買米吃,而是每年秋收后去農家戶買曬干的谷子,吃多少,打多少。
云山這邊的大米好吃,畢竟海拔千米左右高度產出的大米,比外面買的大米更香糯。
張晨他們種植稻谷很少,每年種一些也就夠他們家吃。陳放拿了他們家一袋大米,他們家多半都吃不到九月份。
目送著張晨開車離開,陳放想著要不要還那袋大米,想想還是算了。一袋谷子不值什么錢,自己再成他一個人情。
張晨走后,陳放拿了水桶和黃鱔鉤來到魚塘。
昨晚的魚,將魚塘上半部分沖洗干凈了,露出發黑的紅砂巖石板。
水塘邊緣是大鵝卵石砌起來的,有許多縫隙。縫隙里有黃鱔,大黃鱔,數量還不少。
那些黃鱔用手去抓麻煩,用鉤子將它鉤出來。
給黃鱔鉤套好蚯蚓,找到黃鱔的藏身之處,就把鉤子深了進去。
可能是早上,黃鱔對送來的誘餌沒什么興趣,都送到嘴邊,快碰到了,黃鱔才咬了一口……黃鱔剛咬到,陳放就往外一拉,讓鉤子勾住黃鱔,慢慢的,將黃鱔拖拽出來。
野生黃鱔力氣不小,一條大概三兩的黃鱔,也得費些力氣。
“小陳總。”李師傅帶人過來了。
“唉,李師傅……二叔,小叔。”陳放喊道。后面還有三人,陳放叫不出名字。
今天是正式干活了,繼續清理魚塘里的淤泥……
將淤泥清理干凈,明天就正式動工。
“在做什么呢?”二叔跳了下來,笑著問道。
“鉤黃鱔。昨天發現堡坎洞穴里有黃鱔,今天試著將它們鉤出來,不然等水泥封了堡坎,那些黃鱔要死在里面。”
二叔呵呵笑著:“我們今天就算正式開工了。”
“嗯。”陳放看向李師傅:“李師傅,砂石水泥聯系好了沒有?”
“聯系好了,待會兒就送過來。”陳放先放下手上的‘活兒’,再和王師傅討論了一下魚塘的建設方案。
王師傅那邊拿了軟皮尺,還有畫架,繪畫紙……
兩人測量起魚塘面積,將最終方案落實到紙上。
引小竹溝的水過來,建兩個流動的魚塘。這兩個魚塘依舊是之前確定的方位,曲尺形狀,寬度是6.2米,長度有130米左右。
小竹溝的水流大,將小竹溝的水全部引過來建成活水魚塘,那么只有6.2米寬度的魚塘,里面就會有比較明顯的流水。
仿生態養殖,完全模擬河溝。那么建成的兩個魚塘就有深水區、淺水區。而且要讓水流動起來,出水口的位置一定要比進水口低。
兩個翻轉倒立‘L’形狀的魚塘,中間還要設計一條排水渠,這條排水渠的主要用途是為了方便今后清洗兩個魚池。其次的作用是飼養親魚。
排水渠寬度1米。
之后建兩個育苗池,育苗池建在大魚塘區域。
最后進水口的布局,出水口如何規劃。主要的流水從小竹溝那邊過來,也就是大魚塘現在的排水口那邊……
在進水口建一個深水池,深水池要高出兩個魚池。將溪水引入深水池,再從深水池將水流引入魚池,形成一定沖壓。
深水池建在魚塘的外面,山坡上。
水進入魚池,讓魚池成為擬生態的小河流。
因為是常年流動的水,經過魚池,里面的水還是很干凈的,就直接引入大水塘。
至于兩個魚苗池,就用房沿旁邊的小溪水。房沿旁邊的小溪水流不多,正好可以用來養魚苗。而且魚苗池子里的水,最后也注入大魚塘。
如此規劃,雖然說簡單了一下,但整個工程量,卻大了不少。主要涉及到填高的問題……
兩個爬鮡池和魚苗池,為了水流,都必須提高一些。
爬鮡池專門養青石爬鮡,兩個爬鮡池中間的水溝,那就是條死水溝,對外可以說那是親魚池。所有水流注入大水塘,大魚塘就可以高密度混養經濟魚類……比如黃骨魚之類的。
可以養一個批次的經濟魚類,為期一年。一切順利的話,一年的青石爬鮡也養大了,可以將養大一些的青石爬鮡分流到大塘里面繼續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