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這邊又多雨,每次雨后,地皮菜到處都是。撿地皮菜麻煩,清洗地皮菜更麻煩。
小竹溝就有挺多地皮菜,專門去撿,不看品質的話,一個小時能撿好幾斤。但品質最好的地皮菜,也就是巖石青苔上面的,就不多見了,要去大山里面,走路過去就要半個多小時。
巖石上的地皮菜味道很純,是好東西,量雖然不少,卻也不多。而且地皮菜也有生長周期的,不是說今天撿了每天又能長出來。
回到云溪鎮,陳爸要去茶山。
陳放和張晨他們到鎮上吃了些東西,在鎮上逛了一下,回去了大竹村。剛到小竹溝外面,莊老板給陳放打了電話,再說了一下地皮菜的要求,同時表示品質好,價格還能再漲。最后提了一個最重要的要求,地皮菜不能洗,采摘的地皮菜保鮮,然后送過去就行了。
不清洗,才能最直觀的看清楚地皮菜的品質,以及是哪里長出來的地皮菜。地皮菜很嫩,有沒有清洗過,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莊老板的要求,你都聽到了,只要巖石和青苔上長出來的。”陳放開著免提,說。
“我們待會兒試著采摘一些。看能搞到多少。”
回到老宅,李師傅他們已經在魚塘里忙碌了,砌水泥墻……
陳放將車子開到后罩房,給張晨他們拿了工具,竹籃、小刀子。想長久采摘野地皮,那就不能破壞了野地皮的根部,要用刀子。
陳放去魚塘轉了一圈,回來做午飯。張晨和張瑤他們已經開始撿野地皮了,房屋的水溝邊就有野地皮,數量不是特別多。
到中午,他們撿了有4斤多,品相很是普通。拿回來洗一洗,中午就給做來吃了。
下午的地皮菜被太陽曬得脫水,也能撿,但太費力氣。
第二天一大早,陳放閑著沒事兒,跟著張晨他們一起進山。
40元1斤的新鮮地皮菜,價格不低了。曬干后300元1斤……如果只是野生地皮菜,倒是不錯。但對品相規格有要求,就比較麻煩。
水庫周圍有地皮菜,稀稀落落,很少。要去大山里面,靠近紅巖主峰,那里到處是裸露的長滿苔蘚的巖石。這些地方的地皮菜才是頂級……
張晨發動了他的幾位嬸嬸,張瑤也在,走了接近半小時,來到紅巖山的主峰下面。
張晨他們尋找起地皮菜,陳放帶著小白,在山里尋找蘑菇。
山里的蘑菇種類挺多,最常見的是松菇,一種小型蘑菇,數量多,個頭小。然后是雞樅、牛肝菌。這三種蘑菇最常見,還有些少見的蘑菇,不知道能不能吃,看到了也沒動。
早上進山,中午的時候出來。
張晨和張瑤總共撿了有七八斤,看著是很多了,可如果曬干,半斤都不到。
莊老板那邊給出高價收頂級地皮菜,但別的度假村可沒給出這個高價。那邊每天只要10斤新鮮地皮。干地皮無限收,可要十五斤多的新鮮地皮菜才能曬出1斤干地皮……
如此計算,撿地皮菜的收入,一個人,一上午也就幾十塊錢。
這個工作,即便陳放去做,也是差不太多的,沒什么搞頭。
張晨的幾個嬸嬸撿了挺多,但也就五斤左右。畢竟只要品相最好的地皮菜,品相次一些的都不要。
陳放的收獲最多,撿了有十幾斤蘑菇,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