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孵的仔魚,長度約2毫米,應該不到2毫米。身上的卵黃囊,比仔魚都大……全都側身趴在水底,一動不動的。
這段時間陳放一直在研究青石爬鮡,從網上找了很多相關的研究報告。多是野生爬鮡的數據,養殖爬鮡的數據,則很少很少。
看了一下網箱里的魚苗,這些魚苗太小了,以至于網箱內顯得空空蕩蕩。
空間里,開始產卵的爬鮡越來越多,也有很多已經孵化的仔魚。爬鮡是雜食魚,吸收完卵黃囊的仔魚,已經能自由活動,開始覓食,或者成為別的魚的食物。
從空間里出來。
陳放拿出手機點開微信,正準備給趙吉陽發條短信,卻看到界面上多了一個爬鮡群。
陳放幾天前就申請這個群了,今天才通過。
先給趙吉陽發了個消息,說自己已經到家了,然后點開爬鮡群,里面算上陳放,總共才9人。
“歡迎新成員。”5號,雨城水產。
“群主大人的手機丟了,今天才給你通過……”3號,天全廖家漁場。
“9號,在不。”4號,成都芙蓉山莊:“有沒有商品規格的爬鮡。”
“你也養殖爬鮡?”2號,蘆山靈溪漁場。
“求購300克左右重量的石爬鮡親魚,公魚3000元1條,母魚5000元1條。1號磐江爬鮡繁殖研究中心,求購大親魚。”7號,都江龍溪溝漁場。
“方木,改一下你的名字,你是9號,說明你的地點……按照我們的格式。”8號,寶田清河養魚場。
“嗨,大家好,初來乍到請多指教。”陳放發了消息,改修了備注。方木是陳放的微信名,改成了‘9號,屏雅爬鮡養殖場’。
“9號,牛啊,爬鮡養殖場,專門養爬鮡的?”2號。
“養青石爬鮡。”陳放道。
“專門養青石爬鮡?”陳放的話,將1號給驚動,1號發來語音,聽聲音,應該是位老人:“養殖規模多大?”
1號,磐江爬鮡繁殖研究中心項目組負責人,楊教授。他們有一支科研團隊,在19年才掌握爬鮡的繁殖技術,他們可是有十幾人的科研團隊……
咋回事兒?
就有人專門飼養青石爬鮡了。
“剛開始做。但已經在育苗了,仔魚剛出膜……”陳放道。
“厲害啊。有多少仔魚?”2號。
“保密。”陳放打字道。
“你是不是養殖爬鮡的哦?”2號。
“剛開始做……”陳放隨后發了一張青石爬鮡的照片到群里。
“9號,有沒有馴養后的親魚,出高價收。”7號。
“你要的規格太大了。我這邊的親魚,也就150克左右的重量。”陳放繼續打字,沒有用語音。暫時,陳放對群里的人還不熟悉,有些警惕。
300克重量的石爬子,3千和5千,1條?
那也太不真實了。
但考慮說是親魚,也能接受。爬鮡這種魚本來就很貴,難以運輸……再聽到7號說是馴養后的魚,這個價格,也有幾分可信度。
爬鮡多是野生魚,馴養爬鮡這種野生魚,死亡率高達7層。也就是10條野生的爬鮡,只能馴養成功3條。
“150克重量的也行,你有多少?”7號問。
“我這邊的親魚剛產完了卵。”陳放打字說。
“這樣啊,也行……我想收一批親魚,你愿意多少出手?”7號又問。
“暫時沒有賣親魚的打算。”陳放說。
“你養的爬鮡確定是青石爬鮡?”1號有發了消息。
“當然確定。”
“魚苗養成后,能不能賣一些給我。我是做爬鮡繁殖研究的,魚苗若是養成,我這邊可以用高價收購。”1號說。
“魚苗才剛出膜……”陳放想了想,又說:“我準備用鹵蟲開口,之后用鱘魚幼苗飼料,怎么樣?”
“鱘魚幼苗飼料不好,我們這邊有專門的爬鮡飼料,你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來我們的研究基地看看。對了,我們是國家性質的研究機構,屬事業單位。能不能拍攝些魚苗照片給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