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鎮當地美食,最有名的,特色面,應該算其中之一。
特色,當地特色,然后是顏色。
特色面里面最有名的,應該是菌雜面。
云溪鎮盛產各種野生菌,用野生菌做的澆頭,色香味俱全。可價格,也是真不便宜。
陳爸昨天吃菌子沒過癮,帶著陳放來到特色面館,點了兩份加翹頭的菌雜面。翹頭使用了各種野生菌混雜,有三塔菌、斗雞菇、牛肝菌、松菇,全都是野生菌。
夏季的菌雜面使用的都是野生菌,2兩面,20元。如果加澆頭,就是30元2兩。
其他季節的菌雜面就比較便宜了,10元2兩,使用的都是種植蘑菇。
坐下沒一會兒,面送來了,紅湯。上面一層紅亮的辣子油……
這種面不是特別辣,也就對他們喜歡吃辣的本地人來說,辣是色,也是香味兒。
面湯是雞肉混合豬骨、牛骨熬制出來的,混著了菌雜的香味,這些香味融入到面里面了,讓人胃口大開。
“和老趙的女兒談的怎么樣了?”陳爸吃了口面,問。
陳放指著胸口可愛的兔寶寶:“這衣服,趙吉陽給我買的,你說呢?情侶裝哦。”陳放嘿嘿笑著。
陳爸笑了笑,又有些無語:“你呢?”
“什么?”
“人家給你買衣服了,你送過她什么?”
“懶得跟你說。”
“你和她出去逛街,就沒說給她也買幾件衣服。女人,都喜歡逛街購物……”
吃完面,給老媽打包了一份回去。陳爸拿過陳放的車鑰匙,坐到了駕駛位上。看陳放一連的黑眼圈,沒什么精神的樣子,陳爸都想說他幾句……想想還是算了。
回到老宅,李師傅帶著十幾個人過來了,引水取今天也開工了。還來了一臺小型挖掘機……
張晨也在這,做小工。
在魚塘邊,陳放從車上下來,先和李師傅聊了幾句,看向張晨:“咋了,今天不搞地皮菜?”
“讓嬸嬸們去了。屏頂度假村要的地皮菜不多……”張晨道,主要是紅巖山的巖石青苔區域不大,長得地皮菜不多。兩三人去了還有搞頭,人多了,就沒什么搞頭了。
陳爸回去放下東西,拿了工具開車過來:“張晨,我去你的竹林里砍幾根竹子哈。”
“唉。”張晨點點頭。
“我們去開發一個新釣點,過去幫我們弄一下。”
“在哪兒開發釣點?”張晨上了車,說。
“跟我們過去就知道了。”
開著皮卡過去,在張晨房子那里掉了頭,往回走幾十米,一條沿著水庫邊緣下山坡的岔路。
這條路是碳灰路,道路兩邊都是高大的楠竹。這些楠竹都是十米以上的高度,最高的楠竹,也就是水庫邊上的,能有十七八米,最高的能有二十米左右。離地1米左右的直徑接近20厘米。
那樣的超大楠竹數量不多,也可并不難找。
這樣巨大的楠竹,當地稱為‘楠竹王’。
這些楠竹都是張晨他們家的,早些年的楠竹還能賣錢,現在的楠竹不值錢了,都沒有人收,每年就是挖楠竹筍賣一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