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是未知物種,那就沒有明文規定一定要保護。
可前提,那得是未知物種。
陸地上,還沒有被人類發現的未知物種,已經很少了。
楊教授是研究魚類的教授,卻也不敢說認識每一種魚類。
裂腹魚屬,野生,大多是保護魚類。
雖是保護魚類,也要看在什么地方捕撈。保護魚類太多太多了,很多人們常見的魚,都屬于保護魚類。但市場上依舊有得賣……
有些國家級,有些是省級,還有地方保護魚類。
這種未知的魚,楊教授可不敢吃。帶去了實驗室,將兩條魚解剖了,當看到細鱗魚肚皮里有個又大又長的魚鰾,也是為之一愣。
“我也不知道這是什么魚,你說,這魚……4千元1斤?”
“嗯。”陳放訕訕的點了點頭。
“能賣給我不?我想用它們做標本……這種魚,我也不認識,等我整理出資料,發給專門研究魚類的專家看看。”
“怎么好收您的錢,送給您了。”
“對了,這種魚要怎么養?”楊教授見另一條魚還活著,問道。
“這種魚很難養,放水里吧,能活,自然能活。不能活……”陳放聳聳肩。
“嗯。”楊教授直接無語:“你有爬鮡?爬鮡來源?”
“一些爬鮡是收購的,一些我自己抓來的。”陳放道:“我那邊的爬鮡產卵了,孵化出很多爬鮡苗。正準備辦理爬鮡育種養殖許可證,和經營利用許可證。”
如果少量養殖,不需要這些證件。就像養娃娃魚一樣,屏雅縣就有養娃娃魚的。
但如果是大量繁殖,今后還準備出售苗子,那就要辦證了。
“場地證明這些辦好了么?”
“還沒。”陳放拿出手機,將魚池照片拿給楊教授看了一下:“我這個場地,夏季的時候水面流動速度能到1米每秒。水流速度可以調節……應該適合養殖爬鮡了。另外魚苗以及在使用了,約有三十萬尾爬鮡。養一段時間了,沒有見明顯的死亡。”
陳放一張張照片翻著:“我那邊的山溝里本來就生活著野生爬鮡,一種后背青黑色,另一種后背泛黃。應該是青石爬鮡和黃石爬鮡,里面還有些自然的雜交品質。”
“好地方啊。行吧,我們給你提供引種證明、技術員掛靠。”楊教授說:“那種細鱗魚,山里面多么?”
“不多。只有一個地方有分布……對了,我還馴養了一些細鱗。如果這是一種未知魚類,應該如何辦理馴養繁殖許可證?”
“首先得確定是否未知魚類,然后申報當地政府,你們那邊應該是鎮吧。可以向鎮上匯報,由鎮上牽頭。將魚的名字確定下來,再申請繁殖許可。你是不是已經在馴養了?”
“養了有一千多條成魚。”
“如果確定是保護魚類,跟你說,你就慘了。等我解剖完,整理出這種魚的資料后找人確定一下,如果確實是未知魚種,我會去你那里看看。至于爬鮡苗,你既然已經有種苗了,我給你開具個引種證明即可,再就是技術人員掛靠的事情,過后我將資料發給你。”
掛靠技術員不要錢,但以后陳放的養殖池出現問題請人過去過,就需要錢了。
和陳放談妥這些事情,楊教授帶陳放參觀了養殖池,魚苗池,孵化區。
整個研究所,有十幾名研究人員,另外有過來實習的學生。
名字叫爬鮡研究院,可不僅僅研究爬鮡這一種魚類,也在繁殖一些稀有的,快要滅絕的魚類。
比如一種尖嘴身上有黃色斑點的泥鰍……
參觀了研究所,趙教授給陳放開具了引種證明,以及技術員掛靠的名單。雖然沒有那種苗,卻也支付了一千塊錢。
離開研究所,天就要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