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籠,類似地籠,形似拉長的燈籠。一頭大口,可以進魚。
有的地方叫篾籠,也有地方叫罩籠。紅巖山這邊就叫罩籠,而在大竹村那邊,叫篾籠。
沒有漲水的時候,將篾籠放在石壩水口。進水口朝下,專門抓逆流的魚。
有這么一句話,活魚逆流而上、死魚隨波逐流。
大竹村那邊靠近水庫,除了小竹溝,還有挺多小山溝,用篾籠捕魚,能抓到不少稀罕貨。
現在用篾籠的已經很少了。
這條攔水石頭壩子,也很久沒有加固。
陳放和張晨來試探水深,水流。還行,這邊畢竟是最上游了,不像云溪鎮那邊洪水滾滾。
河面寬度有十幾米。冬季的時候,也就兩三米寬度有水,今天漲水,整條河流都有水。
試了深淺,陳放和張晨回去岸上,將魚排、鋼管等等工具抬了過來。
張晨這個魚排是張瑤家的,寬度三米,長度四米多。用的是硬竹……
先用石頭堆砌好放魚排的框架,然后將鋼管捆綁魚排上,魚排入水,再用石頭壓住兩邊。
現在水流很大的。陳放他們廢了大力氣,忙活了半個多小時,這才架好魚排。
“現在的水太大了。”張晨大聲說道:“修先一下壩子,不要把水堵完了。魚排受不住沖擊……”
“曉得。”陳放搬石頭將大缺口堵住就行。
就這一會兒,魚排已經進魚了。
一條巴掌大的鯉魚,幾條小鯽魚,還有幾條大泥鰍。
趙吉陽和張瑤弄搬網,也抓到一些魚。在河岸上面,也有好幾人在圍觀她們了。
“陳放,快過來,抓到一條大花鰱。”趙吉陽喊道。
陳放踩著水跑了過去。
一條估摸著7斤左右的花鰱,趙吉陽激動的不行。這次是她在拉網,張瑤用抄網。
兩人配合的極差,主要是趙吉陽控制不住搬網……
陳放過去接住搬網,穩定住。張瑤這才將大花鰱撈上來。
“野生花鰱?”趙吉陽問。
陳放笑了,說:“這是魚塘里跑出來的。”
到現在為止,收獲最大的一條魚,也可能是今天收獲最大的一條魚。
像花鰱,白鰱,他們這里的小河,不太可能出現野生。有,也都是魚塘里跑出來的。
“這花鰱,應該是上面大塘里跑出來的……”岸上一大叔說。
“估計是了,不知道還能不能搬到大魚。”陳放笑著應了一聲,轉過頭,看到了吉陽爸爸從岸上下來:“趙叔。”
趙叔笑著點了下頭:“搬到大魚了?”他準備去茶山的,經過路轉口看到了陳放車子停在路邊,又見岸上有人圍觀,就下車過來看了一下。
“一條大花鰱,估計有十斤。”趙吉陽說。
趙吉陽不經常釣魚,也不經常抓魚,看到大魚就是十斤以上。
趙叔呵呵笑了笑,提起地籠看了一下:“這收獲,可以啊。那邊魚排收獲怎么樣?”
“剛架好的魚排,還沒有什么收獲。”陳放說。
從這里到云溪河的源頭,估計也就兩公里了。云溪河源頭是一大片爛泡地……
爛泡地,也就是野外爛泥地,常年積水,水草雜生。
陳放也只是聽說的,并沒有去過那邊,太遠了。爛泥地,泥鰍、黃鱔之類的最多。黃鱔鉆洞厲害,漲大水,最容易抓到的還是泥鰍。
趙吉陽他們在這搬箏,按條數,有一半是泥鰍。然后就是小雜魚……
如果不是搬到一條大花鰱,說不上有什么收獲。
趙叔來看了一下他們的收獲:“我去茶山轉一趟,等下來找你們耍。”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