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一批,3毫米。長得太慢了。”陳放在群里打字了出去。
“之前跟你說過的,賣一些爬鮡苗給我。”7號道。
7號一直想買爬鮡苗,很早就和陳放說過了。他也從磐江爬鮡基地買了一些苗子,但只有2000尾,還特別貴。
“我這些苗子還太小了。”
“私聊。”
午后,院子里。
陳放躺屋檐下,吹著電風扇,旁邊是一壺雨前春茶。喝了口茶水,陳放猶豫了幾秒鐘,添加了7號成為好友。
前幾天,楊教授來了一趟大竹村,從陳放這里拿了十幾條云山細鱗魚的魚苗,也參觀了陳放的爬鮡養殖,同時和陳放簽了一份爬鮡苗的采購協議。
陳放這兒的爬鮡苗,是磐江爬鮡繁殖研究基地的幾十倍還多。
楊教授他們那邊,爬鮡出來的爬鮡主要用作河流放生,少量流入市場,用以人工養殖。
爬鮡的人工養殖,技術上很不成熟。群里的7號,那也是個大老板,在都江堰那邊,主要養鱘魚。7號的場地很好,鱘魚養殖池,隨便改動一下就能養殖爬鮡。他那邊也有養殖的爬鮡,就是規模,太小了。
7號長期收購野生爬鮡,要活的,高出市場價不少。但收來的野生爬鮡,存活率是個超級大難題。
“您好,我姓白,白歌。”7號發來消息。
“我姓陳,陳放。”陳放也報了姓名。
“楊教授說,你的爬鮡苗很多。但你的場地,不大。我是養殖鱘魚的,有2萬平米養殖池,養殖池是活水,理論上可以養殖爬鮡。并且也做過嘗試,確實能養殖爬鮡。咱們可以合作……”7號知道陳放不想賣出爬鮡苗,提出了合作方案。
7號那邊養殖的是取卵鱘魚,專門供給某魚子醬品牌的。可那個魚子醬品牌建立了自己的漁場……
7號也很早就有轉型的想法。
2萬平米養殖池,每個池子200平米左右,他是有一百個養殖池。現在還有50個池子養著鱘魚,剩下的池子,里面全都是特種魚。比如雅魚,哲羅魚……
鱘魚場,自然是有專門的技術人員。他的公司幾年前就嘗試繁殖爬鮡了,但太難,至今沒有取得大的成果。
在四川,爬鮡的市場很大。這種魚味道鮮美,肉質細嫩,市場上一直是供不應求。
最主要的還是價錢。
別看養爬鮡要投入很多錢,但只要養成了,也是能賺大錢的。高風險,高投入,也就意味著超高的回報率。
“我這邊是有一些苗子,但已經和楊教授簽訂合同了。今年可以出售的苗子,全給楊教授,沒有剩下的了。”陳放看著7號發來的消息,也回復了,道:“等教授那邊采購之后,如果還有剩下的,我們在談。”
“行,謝了。”
“爬鮡苗要年末才能賣。現在的苗子太小,不好長途運輸。”
“嗯,好的。”
楊教授那邊是給政府部門采購的苗子,用以恢復野生爬鮡的生態資源。
談妥的價格是每條10元,長度0.5厘米。放生的魚苗,不能太大了。如果在養殖池里養的時間長了,放生到野外,野外缺少食物,存活率就是個大問題。
而且是放生的魚苗,陳放才會買賣。像是7號,他買魚苗回去是養殖……
陳放這里的魚苗即便多,多到養不下,也不準備賣給他。物以稀為貴,少才會值錢。多了,肯定會影響爬鮡價格。
爬鮡價格好,就因為幾乎沒有人養殖。而大量養殖的,沒有。
將爬鮡苗賣給7號,那就是影響了自己的生意。只要有點腦子,肯定不會賣給他。
反正今年的爬鮡苗,肯定不會賣到養殖場。連給楊教授的爬鮡苗,陳放這邊也有要求,只能放生到長江上游水域,禁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