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九溪也有一副好皮囊。不,說是好皮囊或許有點膚淺了,而是好氣質,一種超越了外貌的氣質。
離近些看李九溪,他有一雙很淺的雙眼皮,眼珠顏色是溫柔至極的淺褐色,干凈地仿佛一塵不染。明明先天一雙笑眼,但卻總是波瀾不驚的樣子,眼底仿佛覆上陰影。尤其是側臉,線條利落,倘若是不相熟的人,會感覺他散發著一股少寡冷漠的疏離感。
好相貌有了,但家世卻一般,又沒有知名導演推薦,也拉不來投資,想要一畢業就自己執導電影或者電視劇甚至網劇,無異于癡人說夢。所以,李九溪光榮的成為了一名場記。
一入場記深似海,李九溪這一做就是兩年多的時間。
雖然這兩年沒有機會成為導演,甚至助理導演、副導演。但李九溪也是有收獲的,畢竟場記怎么說也是劇組里的技術工種之一,所做的工作也幾乎都與導演的工作息息相關。
憑借著專業知識,以及任勞任怨的良好品質,如今李九溪已經是圈內盛傳的“金牌場記”。
就拿現在來說,他跟的可是陳導的組。這是什么概念,陳戈導演,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商業玄幻電影開路人,名作數不勝數。而能給陳導當場記,這種經歷恐怕是一些圈里的小導演都羨慕的。
在這次合作的過程中,李九溪也確實感覺不一樣。最大的感覺就是累,每天晚上整理鏡頭的時候,陳戈導演的要求都非常高。甚至有些拍攝時卡掉的鏡頭,他可能也會要求李九溪調出來。
不過李九溪也挺爭氣,硬著頭皮干,雖然沒少挨罵,但總算是撐到最后一場戲了。
“你們看,我們的金牌場記有脾氣了。”陳導笑呵呵的開口,他說起話來比較慢,慢條斯理,但偶爾風趣,又給人一種風度翩翩的君子之意。
“導演,別拿我開涮了,咱快干正事吧。”李九溪晃了晃手里的場記板。
本來也是說鬧,主要是最后一場戲了,大家也都比較放松。
“道士下山,A09,一場一鏡,Mark!”
隨著李九溪打板,這最后一場戲也就開始了。
看著演員們快速入戲,李九溪回到陳導身后,跟著一起看監視器。
“cut!殺青了!”沒多久后,陳導的聲音緩緩傳來,沒有什么特別的波瀾,最后一場戲,大家順利過,也同時意味著,劇組歷經200多天的拍攝,總算是殺青了。
從耗資1000萬建場景,再到來縉云拍攝,如今總算一切塵埃落定。
晚上肯定是要劇組聚餐的,不過對于演員、場務什么的來說,殺青也就算是工作結束了。但是場記不行,后期剪輯,場記至關重要,需要給導演組做輔助。這也是為什么說場記是當導演必經之路的原因。
聚餐地點就在縉云,組里除了之前已經殺青的范老師還有林玲玲,其他的演員和劇組工作人員都在。
在當地的一家很有特色的農家大院,十幾桌人歡聚一堂。
“九溪!來,到坐我旁邊!”
李九溪剛趕到,就看見陳導對自己招手。
這一桌,導演、副導演、助理導演都在,還有主演們。
“別鬧了陳導,我哪能做主賓!”李九溪也不是剛畢業的愣頭青,自然是推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