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躍,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漸增,先如鳴泉飛濺,繼而如群卉爭艷,花團錦簇,更夾著間關鳥語,彼鳴我和,夜幕降臨,百鳥離去,春殘花落,但聞雨聲蕭蕭,一片凄涼肅殺之象,細雨綿綿,若有若無,終于萬籟俱寂。
簫聲卻慢慢低沉下去,但簫聲低而不斷,有如游絲隨風飄蕩,卻連綿不絕,更增回腸蕩氣之意。
夜風吹奏中運用了內力,清幽的河水也掩不住柔和的簫音,水聲清脆粼粼卻像給簫聲伴奏一般,和諧自然,反而更增意境。
驀地里簫聲陡變,便如有七八支洞簫同時在吹奏一般。簫聲雖然極盡繁復變幻,卻又抑揚頓挫,悅耳動心。
讓聽者血脈賁張,簫聲愈來愈高。突然間玉簫一連串急促的鳴唱簫聲立止。霎時間四下里一片寂靜,仿佛池水也停止了奔流,唯見夕陽紅霞。
蕭聲停頓了良久,附近的華山弟子們才紛紛如夢初醒,大聲叫好,習武之人本就性格直爽,喜歡這里面充滿金戈鐵馬,豪情萬丈的意境,甚至其中一些弟子在熱血沸騰之下,開始練起了劍法。
既然有了決定,夜風也不再回房,向著中峰而去。
一路穿過青石小路,來到中峰,稟告了岳不群一聲,便灑然下了華山,
----------
此次下山,夜風并無任務,只想四處轉轉,游覽一番大好河山,看看這個世界山山水水,欣賞一下幾百年的社會變遷。
下了山,夜風并未打算騎馬,而是想要坐船南下,一路上,除了實在看不過眼的事情,他才出手懲戒一番,夜風并未多管閑事,三天后,夜風經過襄陽達到了荊州之地,雇傭了一艘大船,順長江而下進入了洞庭湖。
初夏時節正是南方草長鶯飛的時候,一路上景色宜人,尤其當船進入洞庭湖之后,美麗的湖光山色終于讓夜風的心情更好起來。
洞庭湖中最著名的景致便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七十二個大小山峰。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四千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后來兩妃死于山上,后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
夜風風在君山停留兩日,一路游覽了二妃墓、湘妃廟、柳毅井、飛來鐘等景致。每到一處,夜風都會回憶著前世當地的種種傳說,并將之記錄下來,君山的竹子很有名,夜風一時興起,精心選了幾根上好的湘妃竹,打理成幾段竹材,親手鉆孔調音,做成了竹簫。
在洞庭湖上不時的吹奏著,而發現了美麗的景色,也往往會忍不住手持筆墨,將之畫下,在此其間,夜風也結識了一些文人雅士。
一起結伴而行,談論詩詞歌賦,書畫策論,一時間,夜風的才名在整個岳陽的文人中流傳起來,并有好事者將之稱為“三絕散人”即為“詩絕、畫絕、書絕”。
有了名號后,夜風的行蹤更是為人所知,沿江而下,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當地的文人雅士前來邀請,邀請其一起參加詩會。
漸漸隨著夜風的名號越傳越廣,使得整個江南的弟子紛紛將其稱為“北方第一才子。”
三個月之后,夜風回到了北方,來到了武昌,來到了武昌,就不可能不吃天下聞名的武昌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