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來福最服氣的就是許欣蘭。
“陳家山陳老爺家真的分家了,要賣地,二兩銀子一畝。”張來福嘰嘰喳喳的一邊陪著許欣蘭在菜地里拔草一邊她道:“我爹說要買,我娘讓等等。”
為什么還要等?
“買的人很少,娘說可能還要減價。”
韓家買地那會兒比市場價要高上一些,這會兒二兩銀子還能少,只能說陳家急于脫手。
其實,這些事兒陳小路已經給她說過了。
這一天,上古里村來了陳家的一個管事一個下人。
他們是來丈量土地的。
“村里想買地的很多,但是又覺得貴。”陳氏嘆口氣:“陳家分了家,陳小堅占了一半的家產和陳家山,其他幾個就分了地,除了陳小堅外,他們幾個的地全都要賣,最后談到了十兩銀買六畝,六畝起賣,一兩畝不賣。”
這樣一來就直接讓很多想買一兩畝的人家都不用考慮了。
“我們家準備買十二畝。”陳氏道:“以后兩個兒子分家,一人一半,也省得爭了吵架了。”
張大柱這次卻是掏了老本,買了十八畝。
買田置地都是看兒子的人頭數來的。
同樣是兒子,陳家的兒子們正在敗陳老爺多年積攢下來的家業;一邊卻又砸鍋賣鐵的為兒子們置辦家業。
這樣的場景讓人感慨萬千。
“韓老爺又買了一百二十畝。”陳氏感慨有錢真好,轉眼之間就變成了上古里村的大戶。
從河灣到上古里村的很多田地都屬于韓家的了。
“以前有租約的繼續佃著種,只不過租金交給韓掌柜。”陳氏道:“而這些租戶們今年沒交上的租子也折算成了銀子給陳家,到時候租收也是由韓掌柜去催收了。”
說是賣得便宜,但是這筆租子折算成錢也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的。
所以買得起的人在少數。
好在張家葉家買的十多畝是自己佃的那些地再加幾畝以前就沒有人種的,不用墊租。
許欣蘭和莫氏也商量了一下,許家不當地主,不用買那么多地,就將自己種的那五畝買下來就行,鑒于是十兩銀子買六畝,那一畝就買成了土。
這樣以來,有田有土真正的可以自給自足了。
陳小路也只買了六畝。
“我以后也是要去師傅藥鋪做事的,買多了種不過來。”至于他要娶的媳婦,就不是種地的主。
所以,量力而為。
陳老爺的幾個兒子一窩蜂的賣地,結果上古里村能買得起的就只有這幾戶人家。
“外村更慘,有些村子只有一戶能買得起;有些村子壓根兒就賣不出去。”陳小路道:“只能說,他們賣的地不是時機。”
天干天災后,哪有余錢買地。
能將命保下來都不錯了。
“陳家的人還急于脫手嗎?”許欣蘭隱隱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是啊,幾個都想賣,卻是賣不出去。”陳小路見許欣蘭看著自己有點納悶。
“陳大哥,陳家的谷子你要不要接手?”
什么意思?
讓他去購置下陳家的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