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院子空著也是空著,能用上自然好。”張楊氏聽說有手工活兒可以掙些零花錢,她也想去做。
“都可以做,村子里女紅做得好的都可以去做。”許欣蘭道:“韓掌柜要貨,從來不怕多。”
當然,出面與韓掌柜交涉的人肯定是她。
韓掌柜聽說許欣蘭找他,立即就坐著小馬車來了。
“韓大叔,您請喝茶。”
見面的地點是韓家的小院,但是泡茶的卻是許欣蘭。
這樣給人的感覺怪怪的。
沒人知道,他們在談重要的生意。
“府城韓記的生意越來越好了。”韓掌柜道:“知府大人還表彰了韓記。”
“那恭喜韓大叔了,算得上名利雙收吧。”
“差不多。”去年天災開始,多少店鋪就做不動了。
到最后,虧得傾家破產的比比皆是。
但是,韓記卻賣粥。
將自己囤的糧賣了出去,既避免了受到沖擊和傷害,也讓韓記的名頭一直保留。
最為重要一點是:韓記一直在盈利。
這一點就讓人覺得了不起了。
在夾縫中求了生存。
可想而知韓家走過了最黑暗的日子后自然是黎明了。
知府也是一個記恩的人,還給送了一塊牌匾給韓記,上書:仁義商家。
原本在百姓中口碑就不錯,再加上知府大人的看重。
韓記在府城的地位已經是無人可及。
“除了賣粥的原因外,還有一點是我們的菜品一直是別人模仿不了的。”
那是當然,許欣蘭沒事的時候就會琢磨著菜品的改良。
每制作出一個新菜品就會記下來,然后配制成一道道的席面送給韓記用。
“韓大叔,這次來是想找你談另一樁生意。”
許欣蘭小聲的說明了這次請他來的原因。
當下,又拿出特意讓劉氏做出來的兩個玩偶。
她已經想好了,到時候做十二生肖。
每一個人得了有應對的一位,小孩子們都會很喜歡。
“女工就是村里的婦人們,但是她們沒有本錢,所以,需要韓掌柜這邊施以援手。”
“好說好說。”接過許欣蘭遞過去的玩偶看了又看,韓掌柜覺得這個在府城應該有很大的市場。
“韓大叔,您說賣價多少合適?”
“這個,不能賣低了。”
說句老實話,賣低了就將檔次拉低了。
而真正買得起的人壓根兒不在乎銀子。
買不起的人才會覺得好貴。
而他們要賣的自然都富家子弟。
“每個賣上二兩銀子差不多。”韓掌柜道:“不過,檔次得上去。”
比如面料,不能用舊布也不能用粗布,而用摸起來光光滑滑的絲綢。
這檔次,瞬間就提高了很多倍。
“里面也不能塞破布條,塞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