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弟以后會撐起許家的門戶,這樣一來母親就不會太累了。”
“累的是四丫頭。”莫氏心里也有一桿稱:“這個家多虧了她。”
“是的,女兒明白。”許欣儀點了點頭:“母親,女兒雖然出嫁了,但是,能用得著女兒的地方盡管開口,女兒會竭力而為。”
在許欣儀接受的規矩禮儀教導中女孩從出生起就注定是為家族利益而活的。
歷代公主郡主的用處就是和親和安撫權臣,哪有什么各人幸福。
新婚清晨醒來,許欣儀望著大紅的新房都有點恍惚,仿佛是做夢一般。
很不孝順的想:或許這樣做個小婦人比做郡主公主更幸福。
從十五歲起教養嬤嬤就在無意中給她灌輸著一些東西,到現在成親發現那些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規矩禮儀在這兒壓根兒就用不上。
她現在只是陳家媳,沒有郡主公主的頭銜也不用擺譜更不用受那些規矩禮儀的束縛。
“好!”莫氏開口:“許家不能有錢財田產,更不能經商從仕,四丫頭安排姑爺買下大量田產的用意想必你也是清楚的。”
“是的,母親,女兒明白。”
“你身為陳家媳,為陳家開枝散葉是本份。”莫氏拍了拍她的手:“好好過日子,許家也不是要你做什么,只是以防萬一,必要的時候拉一把就行。”
并沒有說一定要讓她時時刻刻記得許家,凡事兒以許家為主本末倒置就不對了。
“是,母親。”
“你公公婆婆……”千寵萬疼的閨女嫁到別人家自然要受別人家的管束。
“公婆今天一早就回陳家山了。”許欣儀道:“夫君以我身子弱不宜長途走路為由推辭了帶我回陳家山祭祖的要求。”
陳小路是從葉大修那里知道許家姑娘不能離開上古里村的。
“她們對你?”
“公婆都是老實人,對女兒很好。”
那種好是一種客氣,客氣得讓許欣儀都很難為情。
好在,并不是真正的長期相處。
“公婆說陳家山離不得人,他們往后有空再來看我們。”言外之意,就是不會再來這兒住了。
“如此就簡單了。”小兩口安靜的過日子,一個在鎮上藥鋪做事,一個在院子里教導孩子。
這個學堂是不收束修的,葉大修當時就說過看各人心意。
于是時常有人給送幾個雞蛋、提點菜什么的。像張來福就會去河里摸點黃鱔什么的捎來。
反正都是自家種養的也不值當什么,但是能解決了一些生活的基本問題。
有一段時間許欣蘭都覺得自己的菜園子似乎都不用種了。
每天都有吃不完的菜,然后還……悄悄的砍了喂豬。
三朝回門是不能留宿的,半下午的時候陳小路終于將小舅子說累了抱他回來后就說要帶著嬌妻回家。“姐夫你回去了誰做飯?”許欣蘭圍著圍裙正在煮呢:“吃過飯再回家,反正就幾步路,不摸黑。”
“也好。”莫氏發話道:“四丫頭都在煮了,就吃了再回吧。”
“謝謝四妹妹。”許欣儀要進灶房幫忙,當然只是一個形式而已。
“長姐,你去陪母親聊天去,你現在是回門的姑奶奶,可不興進廚房。”
姑爺,姑奶奶,這是大戶人家才有的稱呼。
許家人誰都不想丟棄了這個傳統。
畢竟,除了四丫頭要嫁的張家外,陳韓楊三家都可以算是大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