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的原因張洪福沒有講,事實上他也不知道。
反正,就是覺得從家福走后,老娘也不開心。
以前吃飯的時候老娘會罵他們這個不聽話那個不乖巧,很是眼饞別人家的閨女。
哥仨個被罵皮了,臉皮厚得像城墻一樣,縱然是面對老子的棒子也不覺得有什么難事。
一家子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日復一日都在嬉笑怒罵中渡過的。
可自從家福走后,家里的氣氛全都變了樣。
飯桌上居然也做到了食不言寢不語。
這可真正是稀罕事!
但這一切又與家教家規沒關系。
只不過有因為老娘不開心。
老娘也不說誰對誰錯,就是沒有了笑臉。
張來福認定了都是因為娶了二嫂的原因。
“小蘭姐姐,我二嫂不做事兒。”張來福悄悄說道:“每天都只吃飯,吃了飯就鉆進房間里,洗衣服也只洗她自己的,也不和我們說話,連吃飯都要娘去喊。”
許欣蘭想完了,張楊氏這是娶回來一個祖宗啊。
楊家又不是什么大福大貴的人家,養得一身小姐的毛病誰伺候。
還不是她那個當姑姑的張楊氏。
張楊氏扳著手指數了數,兒子離開家第八天了。
“這個冤家,上輩子欠了他啊,都第八天了還沒回來。”在外面不敢開腔,只晚上睡覺時在張大柱面前哭泣:“沒帶一文錢沒帶一件衣裳,這是要挖我的心啊”
“這么大一個人了,死不了。”張大柱每次重復的都是這句話:“他自己知道想辦法。”
張楊氏哭得更厲害了。
這會兒張大柱也不好說她什么呀。
原本就內疚自責了,總不可能還去抱怨她娘家的侄女。
倒是楊霜,這樣下去也是不行的。
“你不是在作坊做工嗎,要不你帶她去學一學吧。”張大柱勸說道:“她這樣不和我們說話,又不出去結交一下,憋出病來怎么辦?”
“我……”張楊氏好想說懶得管她。
到底是娘家的侄女。
“好吧,我明天問問她。”張楊氏想真要是一個好的,張家福又怎么會不告而別。
都是她害的。
只是張楊氏都沒想到,第二天張來福來作坊叫她回家。
“我舅舅舅媽來了,二嫂抱著舅媽哭呢。”張來福悄悄告訴老娘:“哭得可慘了。”
張楊氏心里一個大疙瘩。
看樣子,回去以后嫂子怕是要說自己虐待了她姑娘了。
這都叫什么事兒呀?
硬著頭皮去見兄嫂。
“霜兒啊,你婆婆在作坊做工,你怎么不去跟著學學呀?”
楊熊氏一來就聽女兒哭著說,張家福離家出走八天了。
她哭著說過不下去了,要回娘家。
這真要回了娘家,算怎么一回事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