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李文打算先用大鍋炒了半個白菜,然后燒大鍋攤二合面餅子。
但是看著廚房里的油和鹽,李文傻了眼,好像家里只有油和鹽這兩種,沒有什么其他的調料。
碗里的豬油也不多了,如果按后世李文炒菜的架勢,這點油一個菜都不夠,而且鹽還是那種大疙瘩晶體鹽,每次炒菜時還得碾碎它。
李文想了想,好像在自己臥室里還有不少的方便面料物,平時自己都太喜歡放太多的料物,正好拿出來用在炒菜上。
添加了方便面料物的炒白菜聞起來很香,狗蛋好幾次都過來看,只看到一大碗白菜后就索然無味。
接下來就很簡單了,李文從堂屋里舀出一大木勺玉米面和半勺高粱面混合了,加水攪拌成面塊,用手拍出一個個小餅子粘在熱鍋鍋壁上,然后大火燒開即可。
剛才李文看到家里的玉米面也不是很多了,好像只有半袋了,高粱面好像還有一些,估計過不了一個月,玉米面也會告竭了,到時只有吃高粱面餅子和窩窩頭了。
這個年代,即使大隊長家也沒有余糧,不過相對于其他家庭,這已經是不錯了。
至于白面,李文沒有在屋里見到,即使是有,估計也被奶奶鎖在柜子里留著給狗蛋吃或者過年的時候吃,看樣子也不是很多,除了昨天李文剛來時用白面摻玉米面做了幾碗水餃,而且大部分水餃還都被李文和狗蛋吃了。
李文只好偷偷從臥室空間里舀出幾勺玉米面倒入堂屋里的玉米面袋里。
也只能這樣做啦,反正自己臥室里的玉米面自己暫時用不上,就偷偷地補貼一下家里吧,希望奶奶不要注意到。
蒲公英早已處理好,在大火燒鍋的時候,李文用大鍋里的熱水焯了一下,撈到碗里用炒白菜剩下來的菜湯一澆,就這樣美味的蒲公英菜成功了。
爺爺李書成和奶奶陳茹華上工回到家,看到家里飯都做好了,也是十分高興。
中午的飯菜很香,就連狗蛋都吃了半個餅子,菜吃了不少,一個勁地說姐姐做的菜比他娘做的好吃。
關鍵是這個年代缺少醬油,雞精,蠔油等,而且還極其缺少油,只要這些料物在,加上大油,誰都能把菜做的很香。
爺爺和奶奶也在夸李文,今天李文做的太好了,照顧好狗蛋不說,還做好了可口的飯菜。
吃完中午飯,爺爺李書成從口袋里掏出一個李文的落戶證明,這就是說,李文已經是李家村的一員了。
而且奶奶從堂屋東間里拿出一身快做好的新衣服,估計是奶奶昨天晚上加班縫制的吧。
奶奶陳茹華和李文兩個人湊在一起把衣服趕制完畢,并要求李文趕緊到自己屋里換上。
李文禁不住淚流滿面,還是親情好呀,看親人如此善待自己,再想想這個身體的爺爺奶奶,還是找到了自己的親人好呀!
起碼自己以后不會受委屈,吃苦了,當然吃苦也不怕,李文本來打算在這個年代好好在農村生活,外面還是不太平靜,農村才是這個年代最好的去處。
雖然自己的空間用處不大,但是李文還是有信心幫爺爺奶奶把日子過得很好。
空間再無用,空間畢竟還是空間,在外人眼里看來,用處不但大,而且還是很神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