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河里出產的魚大部分都是草魚,鯽魚,鰱魚和鯉魚,其中鯽魚和鰱魚出產最多。
做糟魚最好的魚還是鯽魚,這種魚一般都長得不是太大,二十厘米以內,斤把左右,有少量的長到二斤。
其他的魚個頭一般都很大,李文只能把魚用刀劈開,試著也做了一批糟魚。
等把所有的魚處理好下鍋后,就是漫長的文火等待期。
為了把魚骨刺燉的爛一些,李文延長了燉魚的時間。
對于剩下來的小魚小蝦,李文不知道怎么辦了,但也沒有扔掉,安排閑下來的幾個人把小魚小蝦處理了,清理干凈了都放在一個大筐里。
處理完后,李文也停了下來,一直在考慮小魚小蝦的事情,雖然現在撒網撒的小魚小蝦少了點,但是那些魚籠不一樣,大部分都是小魚小蝦多一些。
萬一這東西多了,李文也沒能天天吃它吧。
到底怎么處理這些小魚小蝦好吶?李文陷入思考中。
沒多長時間,還真給李文想起來了,她在超市里經常買那種小孩子愿意吃的香辣小魚干,其實李文也很喜歡吃,下飯又下酒,而且還香辣開胃,保證你吃了一次還想吃。
就是它了,李文一下子確定好了,但是要想大批量的做的話,就不能像在家里用鍋一點點炒了。
可以用這種大鍋蒸煮,然后烘干包裝就是了。
沒有烘干機,但是可以用農村土炕去烘干。
包裝的事,李文可以在淘寶上買一些牛皮紙袋,簡單包裝一下,至于塑料袋,李文認為國內可能還沒有廠家能生產,不由的為前兩次拿出超市用塑料袋而擔心。
好歹是那兩個人以后恐怕是再也見不到面了,所以李文心情才稍稍平靜下來。
想到這里,李文和奶奶說了一聲,打算回家試驗看看能否做出可口的小魚干出來。
反正這么多人在這里也是閑聊,中午回來再查看一下也沒有問題。
所以李文和奶奶陳茹華帶著狗蛋回了家。
家里的小魚蝦都被奶奶陳茹華處理了曬在家里,現在看都有點干癟了,但是李文知道魚蝦水分還很大,還得繼續曬。
不過拿出一部分小魚蝦試驗一下也不錯,奶奶陳茹華也過來幫忙,雖然不知道李文拿小魚蝦怎么做,只知道李文要做出一個還吃的美食就行了,如果像糟魚那樣更好不過了。
生火燒鍋,加料加鹽,一直把小魚蝦煮熟后就撈出來,繼續放到一個草筐里在太陽下晾曬。
沒有烘干機就是麻煩,不過李文決定了,晚上的時候在另外一個世界里買一個小型烘干機,平時自己用也可以,做出的小魚小蝦就當自己的小零食了。
下午去的時候,看到李騰他們又送來一些魚,李文趕緊讓他們暫停了,太多了,魚也不能放,要是發臭了就不好了。
至于送給別人回家去吃,大家都拒絕了,昨天的教訓估計讓他們很長時間不會再自己做魚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