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吃早飯的時候,李文把烘干好的小魚干給爺爺和奶奶嘗了嘗。
“這個小魚干很好吃!”
“特別這個麻辣的,特別下飯!”
“我也要吃,給我一個!”
兩個人一下子喜歡上了,這東西比糟魚更加受人歡迎,而且還能長期儲存。
就連狗蛋也忍不住吃了幾個。
幾條麻辣小魚干就能下一頓飯,要是賣的話也就是一毛錢一小包,但是架不住河里小魚小蝦的量大,消費的人也多。
不像糟魚,一家人買上一條兩條的,主要是改善生活,并不能天天去吃。
但是小魚干可以天天去吃,花上一毛兩毛的在縣城也算不了什么大錢。
特別是小孩子,根本就受不了小魚干的誘惑。
所以說,小魚干銷售的問題是一點不用擔心的。
關鍵是這個包裝問題,塑料袋是不能用的,李文打算在淘寶上訂一批牛皮紙。盡量和這個年代的包裝紙相符合。
一小包十幾個小魚吧,賣上一毛還是可以的,如果市場銷路不好的話,再調整價格。
李文建議爺爺李書成,“可以帶一些小魚干樣品去供銷社看看,或許供銷社可能會訂購的。”
聽完李文的話,爺爺李書成的眼色一亮,是呀,賣出去的話,又能給村里增加一項收入。
所以爺爺李書成對于小魚干也是很支持的,當天就多安排了幾個人幫李文烘干小魚蝦。
等村里的事情安排完畢后,爺爺李書成就帶著幾個人駕著馬車去縣城送貨去了。
下午時候,等爺爺他們幾個回來的時候,所有人都能看到他們是咧著笑嘴回來的。
誰也沒有料到小魚干比糟魚更令人歡迎,供銷社的領導一下就看中了,并給爺爺李書成許諾你們生產多少,供銷社就可以收多少。
至于包裝的事,供銷社也可以幫忙,從外地調來一些包裝紙和包裝瓶。
估計過幾天有卡車會專門送來包裝紙和包裝瓶,現在李家村所有人操心的是如何捕捉更多的小魚小蝦。
幾個下到河里的魚籠已經起籠了,每天能獲得上百斤小魚小蝦,但是還是趕不上供銷社的訂貨量。
這個李文暫時就幫不上忙了,只能答應和那個當兵的聯系一下,看是否能多買幾個魚籠。
沒幾天,李家村做糟魚和做小魚干的事情,也被別的村莊知道了,甚至做的方法也被傳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