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肉可以吃了,狗蛋吵鬧著要吃紅燒肉,估計以前吃過紅燒肉,他還記著哪。
奶奶陳茹華不會做,只好讓李文下廚,這段時間李文也鍛煉出來了,平時在網上平時在網上瀏覽平時在網上瀏覽做菜的視頻。
很快就做好了,稍后又熬了一鍋大米粥,等爺爺李書成回來,正好端碗吃飯。
吃飯的時候,爺爺李書成夸獎了李文幾句,讓李文感到很高興,只好家里人過得好,李文就滿足了。
“咱村里地少,人多,糧食產量也低,每年餓肚子的人家不是小數目,今年要不是李文幫忙,李家村也不會過上一個好年。”
這個年代有糧食和肉吃那就很不錯了,相對于其他村莊,李家村人就像活在蜜罐里。
李家村的情況李文也知道,一直到九十年代末李家村才擺脫了貧窮的帽子,是村里很多年輕人出去打工,村里人開始了副業,所有的田地都種上了經濟作物就這樣才慢慢地發家致富的。
如果現在李文要李家村人把所有的田地都種上經濟作物,李家村老百姓都會認為李文人瘋了,要是不瘋的話,非得拉出去在大街上游斗一番。
鼓動年輕人外出打工更不現實,這個年代外出打工不被人抓起來就算不錯了,估計很多人沒有介紹信連縣城都出不去。
剩下的唯一方法就是發展農村副業了。
實際上六二年農村已經對副業開始放開了,譬如自留地和豬雞鴨鵝的養豬問題。
但是李家村還是遵守前幾年人民公社的方法,所有的土地收歸集體所有,就連豬雞鴨鵝也都是由村里集體喂養。
當李文告知爺爺李書成上面關于社員飼養家禽、家畜和自留地等四個問題的指示時,他幾乎都不敢相信,拉著李文還一個勁地問,“這個事情是真的嗎?”
李文回答道:“這個文件當然是真的,村里以前沒收到這樣的通知嗎?”
爺爺李書成尷尬地笑了笑,說道:“村里人識字的不多,即使有識字的人,這個年代誰喜歡看書讀報?上面發的文件和報紙大多數都燒鍋用了。”
爺爺李書成雖然也是識字,那是他當年當兵的時候在部隊里學的,也就是稍微能讀懂一些報紙,會寫一些字而已,同樣也不喜歡看書讀報。
李文感到無奈,說:“如果你不相信,我明天去縣城給你找找這個資料。”
爺爺李書成連聲說:“文文,我信了好不好,你給我講講這個自留地和養豬雞鴨鵝的問題。”
這個指示李文還是很了解的,這一段時間,她經常上網查看六十年代初的上面發出的政策。
五九年的指示說不論社員是否喂養牲畜,都按人均耕地的5%分配自留地。既可以種蔬菜、飼料,也可以種瓜果和小雜糧,不要過分限制。
社員對自留地有長期的使用權,而且自留地的產品由社員自由支配,不征公糧,不派統購任務。
關于家禽家畜的養殖問題,除喂養豬雞鴨鵝外,還可養羊和兔,私養所得完全歸社員個人所得。為保證家庭副業的經營,如果社員家內無輔助勞力,要給全勞力每月放假3天至5天。另外,社員利用屋旁、村旁、水旁、路旁和其他零星閑散的土地,種植的農作物或竹木,實行不征派,誰種誰收的原則。
文件還說,家庭副業雖然是大集體當中的小私有,但它有利于生產的發展,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排,這不是什么`發展資本主義。
爺爺李書成聽了很是高興,直接給李文說,“你以后到縣城去的時候,給我找找這個文件我要給李家村全體社員說說這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