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親爸歸來的日子,應該是在1976年8月初。
原書里還寫了,原主親爸趕在8月初回來,就是想給寶貝女兒過8月8號的18歲生日。
可他沒有想到,等他趕回來的時候,卻聽到了寶貝女兒已經早逝的壞消息,他也深受打擊,人也有一段時間很消沉。
因為不知道親生父親所在的地點在哪里,就算君寧想找他,也找不到,只能等著他歸來的那一天。
君子儒和江秀清聽到君寧突然提起她親爸,不禁擔心地互視一眼。
君子儒臉上也浮現出一絲擔憂,“阿寧,你是不是聽說了什么?怎么突然提起你親爸來了?”
君寧神情坦然地回道:“沒有聽說什么,就是看到傅爺爺這些人都回城復職了,我就想問問我親爸的事。”
說起原主親爸這個君家曾經的驕傲,君子儒也輕嘆一聲,“我這些年一直沒有放棄打聽,但卻一直沒有他的消息。”
這也是君寧預料中的答案。
她在原書的情節中,也看到過這個內容。
君子儒看到君寧沒有出聲,以為她心里難過,他又出聲安慰她,“阿寧,你別擔心,我相信你爸吉人天相,他一定會沒事的。”
君寧點了點頭,“我也相信,他一定會沒事的,我就在這里等他回來。”
從原書中隱晦的描述中,君寧覺得原主的親生父親,應該就是后世報道出來的那些一直在幕后默默為國家做貢獻的科研英雄。
等他歸來之后,也成了科研界位高權重的一方大佬。
妻子的自殺,女兒的早逝,讓他頹廢了一段時間。
但在痛苦之后,他將畢生的精力都投身于科研事業中去,直至他死亡。
他的英雄事跡,一直到很多年以后才被公布出來。
當時君寧在看到原主父親的英雄事跡時,哪怕原作者只是粗略地寫了幾百字。
但就這幾百字,讓君寧感覺,這是本書最讓人悲傷、卻也最讓人感動的一段內容。
君寧也深深地佩服這種一直隱居幕后、為國家做貢獻的科研英雄。
君寧和傅憬唯陪他們聊到晚上八點多。
看到時間不早,她就對君子儒和江秀清說:“爸、媽,我和阿憬先回去了,樓下我拉了一些葡萄回來,你們準備留多少下來?”
“如果哥哥他們在飯店和百貨公司有門路,這些葡萄我可以兩塊錢批發給哥哥們,讓哥哥對外售賣十塊錢,這個價格不能少,也可以讓哥哥賺一點外快,別的人就算了。”
君子儒和江秀清有點心動,但又擔心出事。
最后,夫妻倆還是想謹慎起見,搖了搖頭,“阿寧,我們這里留個十箱就可以了,其它的,還是你拉回去賣吧!”
君寧也理解他們不想二位哥哥冒風險的想法,就是覺得有些可惜,哥哥們少了個賺錢的機會。
她正好一會兒要去雷鋼那邊收上次的貨款,這一車葡萄,干脆就送過去給他們賣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