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墾正文卷第2219章還是走了劉青山的追悼會很隆重,所有的軍墾城老戰士都來了,一起來送送他們曾經最小的戰友。
他們穿著最老式的軍裝,全部都洗的發白了,有的甚至還打著補丁。沒有領章和帽徽,曾經筆直的身子一個個都佝僂了,但是他們全部都努力的拔高腰身,讓自己站成一棵樹。
宣傳部的同志擔任司儀,簡短的介紹了劉青山的一生,和所有的老戰士一樣,沒有留名千古的事跡,但是軍墾城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他的腳印。
最后葉萬成帶頭,率領所有老戰士敬軍禮告別。
劉青山的骨灰也葬在后山,如今后山已經有了三座陵墓,第一座是銀花的,第二座是魏玉祥父母的,第三座就是劉青山的。
本來,銀花的排在最前面,后來葉萬成一錘定音,以銀花的墓為中心,圍成一個方陣,讓這個苦命的丫頭在另一個世界也要備受寵愛。
整個葬禮沒有哭聲,只有眼淚和白色的紙花。劉強最終沒有回來,是沒有告訴他。劉能抱著遺像一直陪著目前安葬了父親。
晚上回到家里,劉能看著冷冷清清的家,說了一聲“媽,去我那里住吧。”
如意搖搖頭“好好過你的日子吧,以后我就住在這里,這個屋子有你父親的影子和氣息,想我了,他就會來看我。”
把生活用品給母親安排好,劉能就離開了。如今的軍墾農牧業總公司已經開始了擴張之路,y縣的并入,加上王淑琴開始的改革,給農牧業總公司搭起了一個巨大的舞臺,也就是說,他們有了比以前多十倍的土地可以利用,自然要好好規劃。
馳娜兒已經組織了一個考察團,準備去米國和歐洲進行考察。人家先進的東西就要學習和借鑒,然后為我所用。
馳娜兒很大氣,除了必要的人員留守,所有的領導層都要去,按照她的話說,出去這一個月,如果誰拿不出自己改革方案,那就自己下課去放羊吧。
去的地方重點自然是麻省,有老四在,一切事宜自然會被安妥當。
其實兵團一直是大農業模式,只是木業這一塊相對而言落后很多,這次去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察那種現代化牧場模式,未來,要把軍墾城周邊完全打造成那種模式。
馬蓉和趙玲兒親自來機場送行,時光如梭,一轉眼她們的頭上也已經有了白發,想想曾經的少年仿佛還是昨天的事,心中不由得就感慨萬千。
趙玲兒笑著問馬蓉“馳娜兒這次出去帶的都是年輕人,看來她是準備大換血了,咱們呢”
馬蓉無奈的搖搖頭“咱們還沒有準備好,但也要抓緊了。這一轉眼都48歲了。”
“把阿依江調回來吧,培養幾年就讓她接班。”趙玲兒建議。
馬蓉搖搖頭“王淑琴不會放的,她是當做接班人在培養。再說目前她也離不開。”
“那就把張前進要回來,那小子不錯,我們總不能把自己的人才都放出去”趙玲兒自然不甘心。
馬蓉搖搖頭,對于自己的兒子,她自然不方便多說什么。不過低頭想了一下,她還是對囑咐趙玲兒一句“葉倩倩必須讓她回來上班。”
趙玲兒點頭“這次我親自找她談,上了這么多年學,總不能去經商吧”
其實如今軍墾城無論是企業,還是體制內,稱得上人才濟濟了。只不過馬蓉和趙玲兒卻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掌舵者必須是軍墾城的人,倒不是搞什么小圈子。而是只有真正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才會像對自己家一樣,經營這座年輕的城市。
目前高新產業園的招商很成功,國內很多技術類公司已經開始在高新區跑馬圈地了。
城市的發展要靠資源,比如沿海城市的國際貿易,礦產豐富地區的能源經濟,而軍墾城這樣一座邊遠地區的小城,則完全靠技術,成了國內,甚至于國際馳名的高新技術產業園,這份成績,不能不說足有讓全世界側目了。
所以,作為這座城市的掌舵者,她們自然會考慮到未來,不會讓任何一個不靠譜的人,來對這里指手畫腳,因為這座城市是她們兩代人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
趙玲兒做事風風火火,回到辦公室就給葉倩倩打了電話。這個丫頭她是看著長大的,經過一番磨煉,絕對是能超過她和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