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葉風公司在市場上的反擊愈發凌厲,美孚等企業愈發坐不住了。
美孚高層緊急召開秘密會議,商議下一步對策,他們的會議室里氣氛凝重,煙霧繚繞。
美孚的首席執行官猛吸一口雪茄,惡狠狠地說:
“不能讓葉風這個小子得逞,他的新能源產業要是真發展起來,我們的市場份額就會被嚴重擠壓,必須再想個徹底搞垮他的辦法!”
很快,美孚聯合其他幾家老牌能源企業,成立了一個名為“傳統能源聯盟”的組織,專門針對葉風的新能源產業制定打壓計劃。
他們通過各種渠道,游說政府部門,企圖修改新能源產業補貼政策,減少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以此削弱葉風公司產品的價格優勢。
葉風得知這個消息后,一方面積極組織行業協會,聯合其他新能源企業共同發聲,向政府闡述維持新能源補貼政策對推動能源轉型、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他讓戰士集團旗下的市場調研公司收集數據,分析新能源產業對當地經濟增長、就業創造的積極作用,形成詳細的報告遞交給政府部門。
在葉風努力爭取政策支持的同時,軍墾機電在技術層面給予了關鍵助力。
倪老的科研團隊經過日夜攻關,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電池回收技術,不僅能大大降低電池回收成本,還能實現資源的高效再利用。
這一技術的突破,讓葉風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的全生命周期環保方面占據了優勢,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
美孚等企業見政策打壓未能得逞,又將目光轉向了國際市場。
他們利用自己在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力,與一些國家的能源企業達成默契,限制葉風公司新能源產品的出口。
在一些國家,戰士集團的產品遭遇了高額關稅、嚴苛的技術標準審查等貿易壁壘。
面對國際市場的阻礙,葉風沒有退縮。他親自帶領團隊奔赴各國,與當地政府和企業展開深入溝通。
在與某歐洲國家的談判中,葉風詳細介紹了公司的新能源技術和產品優勢,以及對當地能源結構優化、環境改善的積極影響。
同時,他還提出了與當地企業合作建廠的方案,既能規避貿易壁壘,又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就業。
經過艱苦的談判,葉風終于與該國一家大型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這一合作案例在國際市場上產生了示范效應,其他國家也紛紛對葉風公司的新能源產品敞開了大門。
美孚等企業的一系列打壓手段接連失敗,他們內部開始出現分歧。
一些股東對公司的激進策略表示不滿,認為這樣不僅沒有達到目的,還損害了公司的聲譽和股價。
而葉風則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團隊的緊密協作,在這場激烈的博弈中逐漸掌握了主動權,向著打造全球新能源產業巨頭的目標穩步邁進。
每一次突破都讓他離重塑全球能源格局的夢想更近一步,而整個能源行業也因這場博弈,開始了深刻的變革……
就在葉風逐漸掌控局勢時,美孚暗中聯合國際評級機構,突然下調了戰士集團及其關聯企業的信用評級。
評級報告中充斥著對新能源產業前景的悲觀論調,聲稱葉風的擴張戰略存在“巨大現金流風險”,這份報告瞬間引發金融市場震動。
多家合作銀行打來電話,要求提前審查貸款協議,原本有意投資新能源項目的資本也紛紛持幣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