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后,來自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青年們嘰嘰喳喳用俄語交談,行李箱輪子在柏油路上劃出細碎聲響。
三個月前,她在阿拉木圖看到招聘廣告時,從未想過會走進這座宛如科幻電影的鋼鐵城邦。
“歡迎來到軍墾城!“
戴著紅袖標的志愿者們遞來多語種手冊,其中夾雜著手繪的廠區地圖。
維吾爾族姑娘古麗扎爾特意用哈薩克語補充:
“食堂有現烤的馕和奶茶,下班后帶你們去夜市吃大盤雞!“
人群中爆發出善意的笑聲,阿依莎注意到一個靦腆的塔吉克族小伙兒正偷偷往她手里塞了顆奶疙瘩。
生產車間內,自動化機械臂正將納米級硅片嵌入電池基板。
葉風特意從德國引進的ai質檢系統每秒鐘掃描200個產品,任何0.01毫米的誤差都會觸發紅色警報。
但在精密儀器之間,依然活躍著大量人工崗位——
總裝線上,中亞工人正跟著老師傅學習接線技巧,漢語、俄語和維語的交流聲此起彼伏。
“阿卜杜拉,線序錯了!“
漢族班長老李拍了拍烏茲別克族小伙的肩膀,手把手調整線路走向。
車間角落的休息區,幾個年輕人圍坐在一起,用翻譯軟件交流食譜。
哈薩克族廚師長正在教本地姑娘做手抓飯,空氣中浮動著孜然與羊肉的香氣。
夜幕降臨時,軍墾城的夜市蘇醒了。
阿依莎跟著古麗扎爾穿梭在霓虹閃爍的街道,烤羊肉串的香氣與電子音樂交織。
在奶茶攤前,她又遇見了那個送奶疙瘩的塔吉克族小伙達尼。小伙子紅著臉用生硬的哈薩克語邀請她跳舞,被同伴們起哄著推進人群。
當維吾爾族歌手唱起《達坂城的姑娘》,不同膚色的年輕人手拉手跳起薩瑪舞,月光灑在他們飛揚的衣角上。
王麗娜結束會議時已是凌晨兩點。她輕撫著腹部,在員工公寓樓前駐足。
二樓的窗戶透出暖黃燈光,中亞姑娘們正跟著本地大姐學習刺繡,繡架上的牡丹與雪蓮花圖案交相輝映。
遠處,新開工的三號廠房正在澆筑地基,探照燈將夜空切割成幾何形狀。
產能擴張計劃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葉風從硅谷挖來的建筑團隊正在設計模塊化廠房,這種能像搭積木般快速組裝的建筑,將使產能擴張周期縮短三分之二。
更令人振奮的是,地下儲能電站項目即將破土動工——
這座深達300米的巨型“充電寶“,將徹底解決新能源供電不穩定的難題。
阿依莎的工作逐漸步入正軌。她憑借出色的學習能力,被選入核心部件組裝組。
某天午休時,她在廠區湖畔遇見達尼,小伙子捧著自制的太陽能小夜燈,結結巴巴地表白:
“我...我想教你說漢語,'我愛你'怎么說?“
阿依莎的笑聲驚飛了蘆葦叢中的水鳥,夕陽把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疊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
隨著中亞工人的融入,軍墾城的文化更加多元。
市政廳舉辦了首屆“絲路文化節“,維吾爾族的十二木卡姆、哈薩克族的冬不拉彈唱,與烏茲別克斯坦的民族舞蹈同臺綻放。
靜靜看著舞臺下相擁起舞的年輕人,想起亦菲說過的話——或許愛情就是最好的粘合劑,能跨越國界與語言,讓荒漠開出花朵。
葉風在視頻會議中看到這些場景時,正在歐洲洽談新的儲能訂單。
他欣慰地發現,軍墾城不僅是新能源革命的生產基地,更成為了文化交融的熔爐。
當德國合作伙伴驚嘆于廠區內不同民族和諧共處的景象時,葉風笑著說:
“這就是我們的秘密武器——人心凝聚的力量,比任何技術都強大。“
深夜,阿依莎戴著達尼送的夜燈,在員工公寓的陽臺上眺望遠處的風力發電機組。
葉片切割月光的剪影,宛如守護這座新城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