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1章葉帥的布局
利用舅舅伊萬諾維奇在內政部主管經濟安全的便利,疏通物流環節的“梗阻”(打擊地方保護主義和非法盤剝)。
並嘗試通過彼得羅維奇家族在基輔的貿易渠道,為加工產品尋找更穩定、利潤更高的出口市場(如中東、北非)。
選擇幾個條件成熟、合作意愿強的農場(包括之前成功合作的),由州政府提供部分補貼,引進軍墾城成熟的滴灌/噴灌設備、土壤墑情監測系統和小型農業無人機(用於植保和監測)。
肖迪的團隊負責安裝調試和培訓。
這些“智慧農場”不僅作為技術展示窗口,更成為數據收集中心,為全州的精準農業推廣提供本地化的實踐經驗和數據支撐。
幾個月內,採用新種子的農田面積迅速擴大,農技服務的覆蓋面和口碑直線上升。
首批簽約入駐產業園區的幾家加工企業開始平整土地,基建的轟鳴聲帶來了就業和希望。
“智慧農場”的節水增產效果顯著,吸引了眾多農場主參觀學習。葉帥的“務實”、“懂行”、“說到做到”的形象,在農民和基層官員中進一步鞏固。
開局順利,但葉帥和肖迪都清楚,僅靠農業單點突破,無法支撐一個州的全面振興,更無法應對復雜的地緣政治和國內博弈。
在州政府內部會議上,葉帥首次系統性地提出了赫爾松州未來五年的核心發展方略——
“黑土新糧倉,第聶伯河明珠”。其核心內涵為:
1.基石:科技驅動的現代農業高地。
持續強化育種研發,推出更多適應性強、附加值高的作物品種(如高油酸向日葵、特色蔬菜)。
大力推廣精準農業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抗風險能力。
完善從種子到餐桌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打造區域性的食品加工中心。
不僅做烏克蘭糧倉,更要成為歐洲重要的優質農產品和食品供應基地,擁有定價話語權。
利用第聶伯河黃金水道和赫爾松港(黑海沿岸),升級港口設施,爭取國家層面支持,提升內河航運能力,打通農產品和加工品出口的“任督二脈”。
改善州內公路網,尤其是連接農業主產區與加工園區、港口的道路。推動關鍵鐵路支線的電氣化改造。
依託赫爾松州良好的光照和風力條件,在肖迪團隊的技術評估支持下,規劃建設大型太陽能電站和風電場。
逐步提高州內清潔能源比例,降低工業和農業的能源成本,並探索“綠電”出口可能性。
提升赫爾松州立大學農學院的地位和投入,將其打造為農業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的核心基地。聘請國內外(包括軍墾大學)頂尖學者擔任客座教授。
聯合企業,建立職業培訓中心,培養適應現代農業和新興加工業的技術工人。
改善州府赫爾松市及重點城鎮的基礎教育、醫療條件,營造宜居環境,吸引並留住年輕人才。
肖迪開始籌劃在州府建立一座小型科技館和青少年農業創新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