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基輔,寒風料峭,但馬林宮(ariskypace)內卻氣氛火熱。
一場關於國家預算分配的特別聽證會正在進行。長長的橡木桌一側,是葉帥和他精干的赫州代表團。
另一側,是幾位面色不善的中央部長和資深議員。
“葉州長,赫爾松州申請的額外港口建設資金和新能源補貼,數額巨大。”
一位頭髮梳得一絲不茍、代表某傳統能源利益集團的議員奧列格彼得連科慢條斯理地開口,手指敲打著桌上的文件。
“在全國都緊縮開支的背景下,這是否過於……樂觀了更何況,我們收到不少反饋,質疑這些項目最終受益的是否真的是烏國的國家利益,還是某些……外來的商業伙伴”
話語中的暗示如同毒蛇吐信,會場頓時安靜下來,所有目光聚焦在葉帥身上。
這是基輔舊勢力一次蓄謀已久的發難,意圖將經濟議題扭曲為政治攻擊,扼殺赫爾松的上升勢頭。
葉帥沒有立刻反駁。他端起桌上的水杯,輕輕呷了一口,動作沉穩得不似一個年輕人。
他目光掃過對面那些或傲慢、或審視、或幸災樂禍的臉孔,最后落在彼得連科身上,嘴角甚至牽起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彼得連科議員,”葉帥的聲音清晰而平穩,透過麥克風傳遍會場。
“感謝您對赫州財政狀況的關心。您的問題核心無非兩點:一,錢從哪里來二,利益歸誰所有”
他微微側身,身后的幕僚立刻將一份厚厚的文件遞到他手中,同時,巨大的投影屏亮起。
“首先,關於資金。”葉帥翻開文件:
“赫州港三期擴建工程,總預算的60%來自國際銀團貸款,由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牽頭,貸款條件完全市場化、透明化,已通過財政部和國際審計。”
“剩余40%,其中一半來自州財政盈余——是的,得益於農業改革和加工稅收,赫州去年實現了近二十年來的首次財政盈余”
“——另一半,則來自戰略投資者的股權投資。所有協議均在官網公示,歡迎各位隨時查閱監督。”
他頓了頓,目光銳利起來:“至於質疑投資者背景……”
“彼得連科議員,您所指的『外來商業伙伴』,是嚴格按照烏國法律註冊、僱傭超過70%本地員工、依法繳納巨額稅收、並承諾三年內將採購和研發中心逐步本土化的合法企業。”
“難道僅僅因為其資本來源國際化,就要被貼上可疑的標籤按照這個邏輯,烏國是否應該拒絕所有外資,回到封閉自守的時代這符合我們國家吸引投資、發展經濟的國策嗎”
彼得連科臉色微變,想要插話,但葉帥沒有給他機會。
“第二,關於利益歸屬。”葉帥切換了幻燈片,屏幕上出現的是密密麻麻的數據圖表和曲線。
“這是赫州港擴建后的預期效益模型。未來五年,港口吞吐量預計提升300%,直接創造就業崗位5000個,間接帶動物流、倉儲、服務業崗位過萬。”
“每年新增的關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其中大部分將上繳國家財政,充實國庫,最終受益的是全體烏國人民!”
他又切換了一張圖,是風光電站的模擬運行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