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舊的利益集團、被邊緣化的部族勢力、以及外部干預力量,始終在尋找機會。
在里桑地區,一個失去權力的前酋長之子,不甘心家族衰落,秘密勾結境外勢力,試圖在原里桑境內制造騷亂。
他們煽動部分民眾,聲稱索盟的政策破壞了傳統,掠奪了資源。
然而,他們的計劃早已在楊三情報部門的監控之下。
就在他們準備發動襲擊,焚燒一所新學校的前夜,楊三的特種部隊如同神兵天降,精準地逮捕了所有核心成員,繳獲了大量武器和煽動性材料。
行動干凈利落,未傷及無辜。隨后,聯盟媒體迅速公布了事件真相,展示了繳獲的證據,并將此次事件定義為“一小撮被外國收買的叛國者破壞和平發展的陰謀”。
輿論一邊倒地支持聯盟政府,那位前酋長之子甚至被自己部族的多數人唾棄。一場潛在的內亂被扼殺在萌芽狀態,聯盟的掌控力反而得到了加強。
基貝拉港的整合也遇到了麻煩。一家原本控制著港口大部分業務的三色國航運公司,不愿接受聯盟的新管理和稅收政策,試圖煽動碼頭工人罷工,并以其影響力游說歐洲國家向索盟施壓。
葉眉的處理方式既強硬又巧妙。她首先命令楊三的海岸警衛隊,以“安全檢查”為名,暫時扣留了該公司幾艘涉嫌文件不齊的船只,造成其巨大經濟損失。
同時,兄弟投資控股的一家新加坡航運公司迅速介入,以更高的工資招募工人,并承諾遵守聯盟的所有法規,很快恢復了港口的正常運行。
在國際上,葉柔親自出面,向相關歐洲國家出示了那家三色國公司試圖行賄聯盟官員、偷漏稅款的證據,并強調聯盟歡迎所有守法企業公平競爭。
證據確鑿,歐洲國家無奈收聲。三色國公司偷雞不成蝕把米,最終灰溜溜地接受了新條件,其市場份額被大幅壓縮。
在初步完成內部整合后,葉柔決定將戰略提升到新的高度。
她不再滿足于領土的擴張,而是要構建一個以索盟為核心的區域經濟和政治體系。
在一個由索盟主導舉辦的區域性首腦會議上,葉柔提出了建立“非洲之角經濟共同體”的倡議。倡議內容包括:
·關稅同盟:成員國之間逐步取消關稅,對外實行統一關稅。
·自由貿易區:推動貨物、服務、資本和人員的自由流動。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由兄弟投資牽頭,建設連接各國的重要交通、能源和通信網絡。
·共同安全機制:建立情報共享和聯合反恐機制,共同維護地區穩定。
這個倡議對那些尚未加入索盟但經濟上與其聯系日益緊密的小國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它們看到了阿丹北部、里桑部分地區并入后獲得的發展紅利,開始認真考慮通過加入共同體來分享好處,而不是被動地等待被“融合”。
這實質上是一種更高級、形式更溫和的“擴張”。它用經濟紐帶和共同利益,編織一張巨大的網絡,將周邊國家自然地吸附在索盟周圍。
軍事威懾退居幕后,成為了保障這一經濟戰略順利實施的最終手段。
世界的另一端,葉雨澤和楊革勇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呼應著非洲的行動。
希望草在加州的種植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開始在米國西南部的干旱地區推廣。
米國農業部的合作日益深入。這為葉柔在國際上提供了極大的底氣——
世界上最發達的農業強國都在引進的技術,誰還能指責它是“入侵物種”或“落后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