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哈桑的牧場綠意盎然,羊群肥壯。他甚至在技術員的指導下,開始嘗試用希望草加工飼料,小規模地賣給周圍的牧民。
他常常坐在草地上,看著遠方的學校,心里念叨著:
“穆罕默德,我的兒子,如果你還在,能看到這一切該多好。這里不再是絕望之地了。”
基貝拉港曾經被腐敗和低效籠罩。老碼頭工人約瑟夫·卡魯姆已經在這里扛了三十年的包,背脊被沉重的貨物壓彎,收入卻微薄得難以養活一家人。
他的女兒患有慢性病,藥費是個無底洞。工會形同虛設,被管理層和三色國公司收買,工人們的抗議總是不了了之。
索盟接管后,最初帶來的是疑慮和恐懼。約瑟夫和工友們擔心新主子會更苛刻。
然而,變化很快發生。新的港口管理公司(兄弟投資控股)帶來了全新的設備——起重機、傳送帶,大大減輕了工人們的體力負擔。
更重要的是,薪酬直接翻倍,并且按時發放,從不克扣。
公司還建立了新的醫療保障體系,約瑟夫女兒的大部分藥費終于可以報銷了。
但并非所有人都歡迎變化。原工會的頭目恩佐克,因為失去了權力和灰色收入,暗中煽動工人們抵制新公司,散布謠言說索盟最終會裁員,并用機器取代所有人。他甚至試圖組織一次罷工。
約瑟夫內心掙扎。恩佐克過去雖然腐敗,但畢竟曾是工友。然而,想到女兒終于能用上更好的藥,想到自己終于能挺直腰板養家,他無法接受回到過去。
在一次工人集會上,當恩佐克再次煽動時,約瑟夫第一個站了出來,他聲音不大,卻異常堅定:
“恩佐克,你告訴我們過去好,可我的女兒差點因為沒錢買藥而死掉!現在,我的家人能活下去了!我不管誰來管理,誰讓我和家人活得像個人,我就跟誰走!”
他的話引起了眾多工友的共鳴。長期被壓抑的憤怒和對新生活的渴望爆發了。
恩佐克被孤立了,他的罷工計劃徹底流產。不久后,恩佐克因涉嫌貪污舊工會資金和煽動破壞被新管理層移交給警方。
約瑟夫被工友們推選為新工會的籌備代表之一,參與制定更能保障工人權益的新章程。
站在現代化的碼頭上,看著巨輪裝卸有序,約瑟夫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他的背也許永遠挺不直了,但他的心,卻重新挺直了。
在里桑地區的一個偏遠部落,少女娜塔莎·奧奇昂擁有非凡的學習天賦,卻因性別和貧困,幾乎注定要重復母親的道路——早早嫁人,生兒育女,操勞一生。部落長老對女孩讀書嗤之以鼻。
索盟的到來,像一顆石子投入死水。新學校的校長親自到部落走訪,勸說家長送孩子,尤其是女孩上學。
娜塔莎的父親奧奇昂起初堅決反對,認為那是浪費勞力,還會學來外界的壞風氣。
轉機來自索盟的“發展券”政策和一位名叫阿米娜的女教師。
阿米娜來自索盟核心區,能干而富有激情。她找到奧奇昂,沒有空談大道理,而是幫他算了一筆經濟賬:
娜塔莎如果去上學,家里不僅能拿到發展券補貼(相當于一個勞力的收入),而且她學成后如果能成為教師或醫生,收入將遠高于現在,能更好地反哺家庭。
阿米娜還承諾,學校會提供住宿和伙食,不增加家庭負擔。
奧奇昂動搖了。最終,他頂著長老的壓力,猶豫著讓娜塔莎去了學校。
娜塔莎抓住了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如饑似渴地學習。她的成績永遠名列前茅,尤其是在數學和科學方面展現了驚人潛力。
然而,部落的守舊勢力并未消失。一天晚上,幾個對變革不滿的年輕人,受原酋長殘余勢力的挑唆,試圖縱火燒毀女生的宿舍,想要“給那些不安分的女人一個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