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則充分發揮其商業天賦,主導成立了“東非發展銀行”,由索國、馬賽牽頭,吸引軍墾城和部分國際友好資本入股。
·具體事件一:她推出“陽光信貸”計劃,以低于國際市場的利率向加入“共同發展組織”的國家提供貸款,專門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
條件是項目必須由索-馬聯盟認證的企業承建,并使用聯盟主導的“東非結算單位”(一種與一籃子貨幣掛鉤的準統一貨幣)。
·具體事件二:她利用戰士集團和兄弟集團的全球商業網絡,為聯盟內的國家打開農產品、礦產等資源的出口市場。
并且承諾以保底價收購,避免了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對弱小經濟的沖擊。這一舉措迅速凝聚了人心,許多小國爭先恐后地想要加入這個“致富俱樂部”。
而楊三就厲害了,他有兩個法寶,“硬保障”與“騷操作”:
他深知經濟和外交手段必須有強大的武力作為后盾。
他一方面加強索馬聯合快反部隊的建設,頻繁舉行聯合演習,展示肌肉;另一方面,他也沒忘記自己“不安分”的本性,搞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又效果奇佳的操作。
某個叫做“基蘇木”的小軍閥,控制著一個擁有稀有金屬礦的小地區,仗著地形復雜和有大國暗中支持,對索-馬聯盟的招攬不屑一顧,甚至偶爾騷擾邊境。
楊三沒有直接派兵清剿,而是搞了一場“經濟封鎖”加“文化輸出”。他讓葉眉掐斷了對該地區所有商品供應(連可樂都不賣)。
然后派無人機晝夜不停地在軍閥據點上空用大喇叭播放葉柔的演講錄音和魔性的馬賽民族音樂。
不到半個月,軍閥的手下因為沒煙抽、沒酒喝,還被音樂吵得神經衰弱,差點嘩變,軍閥本人只好灰溜溜地派人來求和。
在幫助盟國“坦國修建一條關鍵鐵路時,線路需要穿過一片原始部落的圣地,部落長老堅決反對。工程陷入僵局。
楊三聽說后,帶著幾箱大高粱和一堆軍墾城產的糖果,親自去部落拜訪。
他既不談錢,也不威逼,就是跟長老們喝酒、聊天,吹噓自己當年在軍墾城打架的故事,還把糖果分給孩子們。
喝到興頭上,楊三拍著胸脯保證,鐵路會繞開圣地核心區,并且專門為部落修建一條支線,方便他們出行,還承諾雇傭部落年輕人參加鐵路保衛工作(發工資)。
部落長老被他的“豪爽”和尊重打動,不僅同意改線,還把他奉為上賓。這條鐵路后來被戲稱為“二鍋頭鐵路”。
擴張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西方某大國對索-馬聯盟的迅速崛起感到不安,開始暗中使絆子。
·他們先是操縱國際輿論,污蔑索-馬聯盟搞“新殖民主義”、“債務陷阱”。
接著,暗中支持聯盟內部一個叫“烏國”的成員國國內的反對派,煽動民眾上街游行,指責政府出賣主權,并策劃了一起針對華夏援建工程師的未遂襲擊事件,企圖破壞合作。
·面對危機,葉柔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用詳實的數據和透明的條款駁斥了“債務陷阱”的指控,并邀請國際媒體實地考察合作項目給當地帶來的積極變化。
葉眉則迅速啟動金融穩定機制,防止資本恐慌性外流。
楊三更絕,他讓黃珊珊遠程協助,直接挖出了反對派領導人與西方大國情報人員秘密資金往來的證據,并通過友好媒體公之于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