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吳天明現在的身份,能下到連里馬全義這樣的身份都沒有資格陪同的。肯定是師里和團里的人陪著,只不過他是偷著來的,那些人根本就不知道。
陪同他下來的自然是司令部幾個管生產的領導。看到連里的變化,別說那幾個領導,就連吳天明都被嚇了一跳。
滿河灘的預制板和鋼錠,還有堆成小山一樣的薄膜。這是一個不足三百人的小連隊能夠干出來的嗎?
當領導們看見生產設備時候,更加吃驚了。竟然都是進口的。其中一個是搞過冶煉的,拿起一塊鋼錠觀察半天,又敲了一下聽聽聲音,禁不住夸獎到:“如果不是看到這些廢料,我真不敢相信這是這些破爛生產出來的!”
還有那些廢舊塑料,他們眼看著變成顆粒,然后又變成薄薄的塑料膜從機器里面出來又被卷成卷,受到的震撼更加不言而喻。
“這東西蓋在莊稼上,莊稼就不怕凍?”吳天明問馬全義。
其實兩個人關系并不和諧,吳天明在連隊時候,馬全義也沒少搞小動作。只不過時過境遷,吳天明不太在意那些事情罷了。
馬全義點點頭:“劉政委說去年的棉花和油菜籽就是蓋了這個,才豐收的。”
這時候馬蓉和于蘭走了過來。兩個全穿著白大褂,帶著口罩,看見吳天明才摘了下來,笑著跟吳天明問好。
“吳叔叔,地膜蓋在莊稼上,能最大限度的為秧苗保溫和為土壤保墑。你知道咱們這邊的倒春寒比較厲害,加上不愛下雨。這就等于冬天在房子外面蒙上一層塑料一樣,既不影響采光,又可以保溫啊。”
這個講解比較形象,幾個人瞬間就明白了地膜的道理。吳天明感慨的看了兩個丫頭一眼:“看來不學習真的不行啊!包括種地,新方法也越來越多了。”
馬蓉和于蘭跟著德國工程師沒少學習,雖然大部分都是學習的操作和機械原理。但是對于產品的作用和性能還是具體的知道的。
吳天明和馬蓉于蘭握握手:“年輕真好,好好干,我們老了,兵團的未來終究在你們身上。”
鋼鐵廠目前還處于半露天生產。其實大部分的勞動力并不是用在機器操作上面,而是切割鋼鐵。要知道老毛子那邊的廢舊鋼鐵什么都有。而進入高頻爐確是有要求的,有個體積限制。所以不合格的東西必須要切割。
要知道切割用的乙炔和氧氣基建連可并不能生產,要去別的地方拉。而那些民工們干脆一人手拿一把鋼鋸在那里分割。
魏玉祥被喊了過來,詳細介紹了產品的性能和用途。原來這鋼錠是用來生產螺紋鋼和鋼條的。至于里面成分的介紹,魏玉祥娓娓道來極為嫻熟,但是大家都聽不懂。
吳天明指著堆積如山的產品問他:“積壓這么多,你就賣毛不出去?”
魏玉祥笑笑:“吳叔叔,咱們國家目前這么缺鋼材,我們這鋼錠都是按照螺紋的尺寸生產的,你覺得會賣不出去嗎?而且這設備和原料都是葉雨澤投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