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開發公司囊括了基建連所有的老戰士,這也算是給基建連元老的一個福利吧,一共79人,每個人都占1的股份,劉青山個人占5。剩下的16歸馬全義代持。
這個代持并不是說就是他的,而是做為一個基金保留下來。用于幫助那些基建連老戰士們以后家庭遇到困難的時候用。
這幾年馬全義,葉萬成沒少掙錢了,主要是連里的承包費。如果真的建市,這種承包費肯定就沒有了。
只不過兩個人已經不在意這些,每個人手里都有著二三百萬的存款,在那個年代,躺著花也花不完了。
只不過有一件事缺如一塊大石頭,壓在大家的心里,那就是鄰國的形式。到目前為止已經連續十一個國家已經宣布獨立了。其中包括軍事地位非常重要的烏克蘭。
雖然鄰國和我國也經歷過一些不愉快,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歲月里,那畢竟是我們的老大哥。如今我國一些重工業里面,處處還能看到老大哥的影子。
如今卻因為西方勢力的插手,讓原本一個巨無霸的國家開始風雨飄搖。他們的何去何從對我國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作為軍墾人,怎么可能不關心這些動向
楊革勇停下車從車里拎出一些吃的,科瓦爾斯基家又斷糧了。其實現在最嚴重的是吉普已經很難買到吃的了。
宣布獨立后,莫斯科已經完全切斷了對這里的物資供應。對這樣一個連輕工業都沒有的國家來說,生活物資缺乏到了可怕的程度。
最要命的是,烏克蘭的石油要完全依賴俄羅斯的供給。如今宣布獨立,有可能連交通都得癱瘓。
而且,他們獨立后,許多原本屬于蘇聯的軍隊和軍工廠都被他們繼承。只不過這種繼承是需要代價的。就如科瓦爾斯基他們的設計院,養著大批的科學家,這些人都是靠工資活著的。
還有黑海艦隊,造船廠。這些規模浩大的資產哪里是烏克蘭這樣國家能養得起的他們連最起碼百姓生活都無法保障,就更別說這些燒錢的東西了。
如果說科瓦爾斯基以前還對生活抱著一絲希望,那么現在他已經徹底陷入絕望了。他從來不是一個民粹主義者,他愛的那個國家叫蘇聯而不是烏克蘭。
所以從烏克蘭宣布獨立那一刻起,科瓦爾斯基便已經心如死灰。他想去莫斯科,但他是烏克蘭人。用什么理由踏入人家俄羅斯的土地
而且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在等著他,那就是他已經完全沒有收入了。政府對于他這個設計院已經完全放棄,幾次會議的畫外音都是自謀生路吧。
科瓦爾斯基和他的同事們一樣,不知道自己還能干啥就算想去找一份體力活干,哪怕去港口扛大包都無所謂,可是真的找不到啊。
那種崗位如今比當初進設計院競爭還要激烈。到處都是失業人口,就連擦皮鞋的小販都快排成隊了。
他經常會有輕生的念頭,只是他還有老母親。雖然長年臥床,但是老人家卻對活著充滿了渴望。他若是走了,老人家就得活活餓死。
聽到敲門聲,科瓦爾斯基并不想去開門。他的圈子并不大,來人也是設計院的同事們。與其坐在一起唉聲嘆氣,還不如自己繼續躺著發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