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地下又如何,神靈只需要一次攻擊就能擊穿看似堅固的防御。
能屏蔽大部分天災又如何,一旦災難來自地下就是一場毀滅性的打擊。
且現在避難所第三層已經完全足夠生活使用了。
繼續往下衍生層數和空間,如果不開放避難所的權限,對于兩人而言太大太空,并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那既然如此,何嘗不將地底避難所往另一個方向轉變,不再為純粹的絕對安全和避難保守心理服務,也不再作為一個私人的地方。
“把地底避難所擴建成超級地下都市”
生出這個想法的第一時間,蘇摩自己都嚇了一跳。
但轉念仔細往下深思。
有蘇德本曾經建立的冒險者之巔作為桉例。
利用空間力量,在地下建設出一個容納數十上百萬人生存的地下城市,其實并非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在建筑可行性上,沒有問題。
另一邊,只考慮每次災難下的安全性,地上99的時間都是要比地下危險的。
根據喬院生的調研,那些想要擁有一處自己獨立居所的村民們。
有75以上的人都傾向于地下,而非彷照地球上一般在地面建設房子生活。
在人員傾向性上,也沒有問題。
既然如此
蘇摩回到沙發上坐下,找出之前去往起源營地途中獲得的三本圖鑒之一。
避難所建設百科圖鑒。
這里面建設最好的地下避難所,是一座衍生出四十八層的八十米建筑。
其中密密麻麻分割出來的房間,能居住數萬人正常生活。
同時又在其內部劃分出了完整的工業區,種植區,活動區等。
完全是一座可以達到自給自足的地下城市。
當然,生活在這里面的壓抑也不言而喻。
兩米的層高意味著普通人只要一抬頭,便能看到近在遲尺的天花板。
終日無光的環境,也會讓人喪失對未來生活發展的信心。
再加上只有兩處循環往上的電梯,大部分人就只能待在自己這一層活動。
蘇摩并不想將地底避難所也改造成這樣,但借鑒下管道之類的思想倒是方便。
“我有空間水晶,只要建設避難所的材質越來越好,內部能夠改造出來的空間也就越大。”
“這么一來,隔出來供人生活的房間其實不需要設計多大,倒是要先想好這些功能區的位置和大小,將其預留出來。”
對于其他人而言,避難所建成的那一刻起,建造它的材料就已經永久的定了下來,想要升級也只能在內部想辦法。
但有著系統,只要愿意支付一筆不算高昂的“手工費”。
蘇摩眼神一亮。
自己的避難所完全能無限升級啊
從木頭到石質,從石質到鐵質。
從鐵質到不銹鋼,從不銹鋼再到合金。
合金的等級可以無限升級,可以研發出性能越來越強的材料替換上去。
合金的性質
也能進行改變,足夠衍生出不同方向的材料產生多種用途。
可能剛開始只有十平的房屋,注入空間之力也只能擴增到十二平。
但在幾次升級,可以容納更多空間之力后。
變成二十平,三十平,乃至五十平也不是不可能。
“沒錯,就是這樣”
蘇摩想著想著,腦中越來越多對避難所改造的想法冒了出來。
“首先,地底避難所建設出來的居住房間,并非是無償發放給每一個加入領地的人。想要獲得進入的權利,必須對領地做出重大貢獻或者滿足一系列的篩選條件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