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在噴氣機還沒有占據軍事重心之前,飛艇曾是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的武器。
作為無障礙軍事運輸之王,飛艇在運輸方面的最大優勢便是所需要的基礎設施與地理因素限制是最少的。
車輛需要平坦的土地和修好的馬路,火車需要提前鋪設好的鐵軌,船需要合適的海路以及港口,就連阻礙最少得飛機也需要起飛和降落出都有簡單架設的機場。
而飛艇呢
這玩意甚至連一塊平地都不需要。
二十世紀初到二戰前夕,曾經是飛艇的黃金時期,風靡全球。
齊柏林留下來的技術由他的好朋友艾肯納博士繼承,造出來了第一艘超級飛艇,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從天空環球旅行的記錄。
后續人類又在其基礎上對飛艇進行了飛速擴張,甚至衍變成了軍備競賽。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飛艇即將發展到另外一個高度時,隨著飛機的出現,這勢頭戛然而止。
大約用了不到十年時間,它便徹底退出了人類的視野中。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大痛點無法解決。
速度太慢,燃料消耗,以及充氣問題。
飛艇由于比重比空氣輕,導致對于風的反應太過激烈,基本屬于隨風飄蕩。
這使得它基本無法控制起飛和到達以及具體的航路,某些時候連航路都無法確定。
對于軍事要求來說,這樣無法控制精度的工具顯然沒有更靈巧的飛機好用。
其次,飛艇的氦氣造價昂貴,要是換作低廉的氫氣很容易引發爆炸事故。
興登堡的悲劇便是由氫氣爆炸引起。
再加上飛艇燃料的限制,為了推動轉向或者加速,艇上攜帶的燃料會隨著航行不斷減少。
這東西重量一旦少了,飛艇的高度就很容易失控。
“不過所有的問題我們都有解決辦法。”
“速度太慢,精度不夠,我們也不需要那么快。”
“燃料問題我們可以直接用能石發動機代替,甚至飛行的過程中都可以充能”
“剩下的充氣,暫時用氫氣來代替,問題不大。”
總得想個辦法解決長距離的運輸問題,不然遇到這樣類似的求援問題就只能干瞪眼。
蘇德本沉默了一會兒,也不知道是沉浸在飛艇成功前景中,還是在認真思考飛艇的可行性。
隔了一會,他這才微微點頭,給出了意見。
“我覺得這件事有些冒險,但確實值得一試。”
“就算那些原住民手里有防空武器,金屬老化后也不見得能威脅到飛艇。”
“但要是能夠成功,這簡直能給我們天大的幫助”
不僅是能夠支援到領地之外的地方。
還能帶來一定的制空威脅。
蘇摩微微點頭。
就像是之前開發真界一樣,飛艇也不可能馬上就做出來投入使用。
但只要有了這個想法,有人去研究。
未來的某一天,終能看到刻有“天元”字樣的巨型飛艇起飛。
游戲聊天頻道。
公告欄。
廢土歷二年一月六日
今日領地公告幻霧消失,禁令解除,所有居民將不再限制活動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