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復雜。
一方面是因為每天的吃喝拉撒都會消耗掉一部分收入,導致賺的錢都回流到村子內部形成循環,或者是a居民賺到的錢落到了b居民的口袋里,只有很少一部分會落入市場進行流通。
另一方面則是目前的大宗業務都掌握在蘇摩自己手里,比如出口給平灘和巨城的外貿商品,比如幾家大型工廠的產出,賺來的錢都進了他的口袋。
毫不夸張的說,現在統計下蘇摩自己賬目上的錢,加起來絕對要高于所有居民的收入。
大部分錢流轉幾次,最終都到了他這個領主這里。
不過這種模式恰好是當前這個階段最健康的方式。
像是燒錢的軍工行業,或者是一些基礎行業,以及像是地府這種極具遠瞻性的工廠。
指望著村民們集資去投資是肯定行不通的,他們還沒有那么高的抗風險能力。
而錢到了蘇摩這里,又會被他拿出去投資各種基礎民生設施來反哺領地。
這種方式,恰好形成了循環,有些類似于地球上扶植鍋企的做法。
不過,指望著這套方式能在人口變多的以后解決所有問題是不現實的。
隨著各類基礎生產工業的完善,如果不想辦法提前解決。
人口越來越多,居民們口袋里的錢勢必會導致某些緊俏商品的價格上漲。
例如暢銷的大力系列農具,如果每天的產量只有一百把,需要的人卻有一千人。
假若領地不下場調控,價格上漲是絕對會發生的事情。
放在經濟學里講,這叫“擠壓式惡性通脹”。
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各種經濟學書籍中都給出了方式。
最直白明了的便是建立一個“蓄水池”。
將所有居民手里過剩的資源裝進去,從而保證每個人的經濟水平都相差不多。
手里都沒錢了,那自然沒有惡性通脹的可能。
“有什么能在廢土里,讓所有人心甘情愿掏錢的東西”
蘇摩陷入了沉思。
他馬上想到了老傳統賣房子,但仔細想想這招能走通的可能性很小。
不是任何地方都有地下城房間這么搶手。
定價過高了,居民們寧愿住在分配的公共房間內湊合。
畢竟誰也不知道一場災難到來,自己辛苦購買的房子會不會倒塌成廢墟。
好吧,其實這么說這有些問題。
一個獨立的房子還是現在居民們的剛需,問題還是在定價這個尖銳問題上。
蘇摩需要一種溫和的方式來消化居民們勞動剩余,確保資源分配能夠公平。
“看來只能繼續加大基建投入了”
遇事不決,基建開路。
不僅能產生大量的工作崗位,還會刺激內需走向繁榮。
只要花錢的地方多了,居民們手里積攢資源的速度總會變慢。
而只要領地能不斷擴大,輻射的地方越來越多,總會有更多的花錢渠道。
公共設施,醫療建筑,基礎教育
理清楚了思路,蘇摩忽然來了精神,拿起床頭放著的本子一頓輸出。
天元領地20版本大基建
改動目標放眼領地全域,爭取在半年時間內建設開拓出至少六個村落,爭取將希望村建設至鎮級規模,將居民分流到不同的集體群中產生競爭,以此來加速基建
改動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加速基礎科技發展,爭取盡快將生活水平恢復到近現代水平
改動資源分化,必須培養領地內部營商環境,形成良好的商業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