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畢竟運輸機其實是一個泛化的名詞,其包含的機種超過上百。
小到幾十斤在田間播撒農藥的農業飛機,大到翱翔在藍天中重量足有640噸的戰略運輸機安225。
兩者之間的體型差距簡直太過夸張,精密程度也不能同日而語。
真正成熟的大型運輸機甚至可以在戰時充當轟炸機來使用,其航程超過上萬公里,經空中加油后完全能做到全球運輸不落地。
要是獎勵的初級產線覆蓋這種玩意,那也太變態了。
如果真要按照規模程度來計算,蘇摩估摸了一下,至少也是中級或者高級起步。
擁有它,就等同擁有了地球上最尖端的工業生產線。
“還是先去看看他們的進度再說吧”
吃完火鍋,留下蘇嬋去和村子里的吃瓜群眾們解釋肉食來源。
蘇摩蹓跶著往龍騰村方向而去。
經過領地數十家企業注資,現在的群星戰車廠已經在原有的廠房外又獨立出來一家特殊的制造廠,名為群星制造廠。
吸收了之前的教訓,這一次蘇摩雖然出資最多,達到了五十萬銅幣。
但最終股權卻只要了51作為控股,剩下的都拿出去進行分配。
而這49的股權果然給了制造廠很大的方便。
不僅吸引到了更多的注資。
值得一提的是,吉洋和白一奇竟然也饒有興趣的參加到了這個項目中。
前者擅長航天學,同時又對氣動物理學有著深刻的理解,能夠在虛境的幫助下,以一個夸張的速度進行模擬研究,順帶還能進行廢土上難以施展開的風洞實驗。
而后者則是擅長物理通信,本來是和制造飛機不搭邊的,但在聽聞了制造廠制造飛機的理念后,欣然選擇了加入。
兩人以技術入股各占05的股權,聽起來似乎是個很小的數字。
但當蘇摩真正站在制造廠的大工地前時,05很快多了起來。
這是一片初始占地就超過了五百畝的制造廠,一共劃分為六個不同的區域。
從技術立項到具體落地,從材料研究到組織裝配。
制造廠目的并非是單單的去造飛機,而是想要在這個過程中推動領地制造業的發展,試圖盡快還原出地球上的工業力量。
如果非要用個熟悉的名詞來形容,那便是
產業升級
完全可以預見的是,等到大批量的幸存者進入廢土,領地現在這些幾乎沒有門檻的人力制造業,很快便會收到持續不斷的沖擊。
畢竟二十幾億的幸存者,哪怕只分出01的幸存者從事這些行業,那也有足足兩百萬整。
面對巨大的市場誘惑,價格戰是難免的事情。
甚至有些人為了拉攏生意賺取口碑,哪怕成本價或者虧錢賣都有可能,更加直觀的去沖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