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多余的探索,也好似不關心雨林內還會不會存在其他機遇。
直到,第三天的晚上
轟隆
悶雷聲響起,淅淅索索的小雨忽然在霧島上蔓延開來,淋在雨霧中。
蔓延的白霧先是因為濕度增加而更加稠密,隨后又因為雨勢加大變得稀疏。
“糟了,要泥石流了”
也不知道哪個眼尖的觀眾看到,發覺霧山上竟然有滾滾泥石順坡而下。
并且好巧不巧,正是蘇摩前進的方向。
靠近霧山附近的雨林最先受災,被濃稠的黃泥傾覆,堆高。
接著又是更遠處的雨林被波及,一排排參天巨樹轟然倒塌,掩蓋了前路。
蘇摩本只剩最后一百多公里的腳程,被這么一搞,必須得繞路才能抵達。
而這一繞,又多了近百公里
“這他的,故意搞針對是吧”
蘇摩有些意外,但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如果游戲不想看到有人在這次決賽中奪得大獎,大可以設置一些變態難度的關卡來勸退,沒必要用如此明顯的方式。
當然也不排除就是想惡心人,所以才搞出這種巧合。
“本來還以為可以靠常規方式通關,現在看來是不可能了”
蘇摩停下腳步,心中稍有可惜,但也明白人力的極限恐怕到此為止。
再往后無論是穿過各種意外的自然災害,還是攀登這座五千多米的霧山。
僅僅憑借意志力和運氣,恐怕只能在夢里幻想一下問鼎。
“既如此我攤牌了”
將掛在身上用來拉車的草繩卸下,蘇摩晃晃脖子,拿出兜里的小方塊。
就地一抹,之前用來通關重力沼澤的戰甲出現在地上。
比起之前在未來遺跡中制造的逐日戰甲,現在的重力戰甲就和鐵罐頭似的。
不僅造型粗獷,連接處粗糙,就連細節也幾近于無。
如果非要找一個相似的原形,大概是鋼鐵俠在山洞中打造的初代盔甲模樣。
要說唯一不同的地方,那恐怕是兩者供能物的不同。
前者是方舟反應堆,而后者則是
“升級融合所有模塊”
從儲物收納模塊中抖落出十多個大大小小的模塊,再拿出五塊能石。
綠光射出,從戰甲出發,無形鏈接在所有物品上。
足有2190的特殊生存點使用,徹底清空半年存貨。
隨后整個盔甲表面開始不斷震蕩起來,無數模塊飛起融入。
先是頭部,從原來敦實的圓形變成了尖銳的鷹頭,銳利的線條勾勒出一種強烈的攻擊感。
繼而是頸部,比之前還要更加粗壯,兩側伸出小小的排氣管,有微弱的白氣從中噴出,吹散附近的雨點。
再到下方的胸甲,腹甲,背甲。
先是四塊能石上下左右嵌套進盔甲中,最后一顆較大的能石居于中央。
繼而在蘇摩的注視下,背甲的后方忽然展開一對羽翼,足有近兩米長,散發著濃重的金屬光澤。
同時,腿部也嵌套進了一級的反重力模塊,使盔甲整體重量更加輕盈。
“阻止我步行過去,那就讓我看看能不能阻止我飛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