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外古代的歷史長河,水路在人類的出行選擇中,經常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曾一度被認為是最佳的路線。
而之所以有這一地位,其背后有多重因素的支撐。
首先,從運載能力上來看,船只的巨大優勢使其在水路旅行中占據主導地位。
相較于陸地上的馬車、牲畜等交通工具,船只能夠搭載更多的貨物和乘客,從而實現更大規模的運輸。
就比如四大領地集合起來的兩百多號人,只被一艘輕巧的護衛艦便全部裝下。
這要是換作陸地,少說得四五輛大巴才行。
其次則在于水路相對安全,尤其是不和大海接壤的運河。
只要確保運河兩岸沒有勢力盤踞,那么想要威脅到運河中的船只是很難的。
開闊的視野決定了任何埋伏都很難實現,再加上船只先天擁有的防御能力要比車輛強得多,跑路能力也更加出色。
真要發動戰爭,最終輸贏還真不一定。
而現在,劉志四人就深刻的感受到了這一點
護衛艦高達三十五節航速相當于每小時六十五公里的速度開動起來后,簡直離譜。
岸邊的景色就像是按下了快進鍵,接連不斷的往后不斷退去。
如果能一直保證這個速度往前巡航,回到紅花幫所在的地方僅需要
劉志心中默默計算了下,不由暗罵出聲。
“這人和人的差距,簡直比人和狗都大啊。”
水運最大的優勢,便在于晚上也能和白天一樣無休運行。
按照一小時六十五公里的速度,只需要一天時間就能回到紅花幫去。
而他們過來用了多長時間
在順水而行的情況下,已經花費了足足八天半
如果不是運氣好搭上了便車,估計得十天才能趕到天元領地來。
一個來回,那就是大半個月了
“我們得想想辦法,來的時候順水容易,回去逆水可就難了。”
“再看看吧,我們帶的錢也不夠不知道能不能先賒賬一點。”
“要是能和天元領地買艘船就好了,我剛剛聽那水手說這船不加油”
“不加油,那用啥跑”
“好像是太陽能我也沒聽清楚,反正充次電能開上千公里呢”
“這感情好啊,要是能買到手,咱們回去豈不是方便多了”
四人站在甲板上嘰嘰喳喳的討論著剛剛得到的信息。
作為領地的出使人員,他們本次來的主要目的便是交易。
其一看看能不能和天元領地申請,打通兩個領地之間的航路。
其二就是利用出門時攜帶的物資,購買一些領地需要的緊俏物品回去。
至于什么算“緊俏”
這倒是簡單,所有人腳下大大小小的船只就是搶手貨。
當然,中央指揮艦和護衛艦肯定是不用想了,這大家伙絕對不便宜。
四人幾乎同時將目光投向七米出頭的游擊艇,計劃起了四家領地合資購買。
一旦購買成功,便能和現在一樣。
一艘游擊艇后面吊著一長排連索舢板,輕松自如的在大江里航行。
“各位遠道而來的貴客,我們目前所處的位置,距離領地專門用來接駁的塢口大約還有三個小時左右的航程。”
甲板后方,穿著白藍色襯衫的水手走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