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東西里,一定要屬聯合收割機的各個部件最難處理。
1831年,麥克科密克設計制作出第一臺由兩匹馬牽引的聯合收割機。
其收割效率超過了30個人工,這是聯合收割機研制的重大突破。
過了約莫五十多年,在人力的基礎上,貝斯特設計制造出第一臺由蒸汽機驅動的自走式聯合收割機。
這是收割機歷史性跨越的一步,也是機械進入農業的重要步伐之一。
這樣的收割機,一天最多可收割50多公頃農田。
此后,又相繼誕生了由內燃機驅動的自走式聯合收割機。
這樣的內燃機收割機,正是擺在蘇摩面前設計圖上的記載的機械。
“喂入輪,脫粒裝置,逐稿輪,分離裝置,清糧篩,風機”
小小的設計圖上,潛藏著大秘密。
從小到大,將其他兩張設計圖先擱置在一旁。
來到避難所外,裝回鐵塊后,蘇摩開始認真細致的研究制作。
工作臺上的工具不能進行大型的切割粘合不要緊,只需要給系統付出一些“微不足道”的手工費。
系統就能完成將所有零件縫合在一起的功能。
從最開始的外形開始制作,每做好一塊鐵板,蘇摩就如同勤勞的蜜蜂,將其帶回到避難所一層里。
支付生存點,地上的兩張鐵板開始粘合,逐漸形成一整張造型獨特的板材。
忙忙碌碌,一直干到快凌晨,當最后一塊鐵板粘合上去后,眼前的龐然大物已然成型。
“哇,主人神奇的馬車都是自己做出來的嗎?“
看著和金剛差不多高的聯合收割機,坐在一旁欣賞了全過程的摩爾已經長大了熊嘴,發出了由衷的贊嘆。
除過內里的發動機和傳動軸以及細節上的零件,從外形來看,收割機還是很唬人的。
尤其是當蘇摩踏著擋板,走上目前還是敞篷的收割機座艙時,心中的成就感更加爆棚。
“這就是科技的偉大啊,只需要簡單的人力就能制作完成!”
再度欣賞了一會自己親手做出來的機械,一個箭步,躍在平地。
看著眼前的空殼,蘇摩開始意念集中,一邊腦補這就是真正的收割機,一邊呼喚系統。
嗡
嗡
在呼喚下,系統的掃描光束飛速射向收割機,繼而在三五秒后,將一張全新的面板彈了回來!
“果然成了,這樣的升級比起造物不知道要省上多少錢!”
捏緊拳頭,看著系統給出來的界面,蘇摩內心激昂無比。
【聯合收割機(極度破損)】
【描述】:由不入流機械師“蘇摩”打造出來的聯合收割機
【屬性】:無
【升級方向一】:強化收割機:徹底修復聯合收割機,強化履帶耐受力,強化喂入輪和脫粒裝置的材料,小幅度提高收割效率,小幅度提高脫粒效率,小幅度減少油耗,需要生存點(9120)
【升級方向二】:分離收割機:徹底修復聯合收割機,增強風機功率,改良分離裝置和清糧篩的設計理念,大幅度增強分離效率,小幅度降低脫粒效率,大幅度增加油耗,需要生存點(11350)
【升級方向三】:幽能收割機:進化幽能方向,全方位增加收割機各項效率,在收割的過程中,有極小概率直接升級收割的果實品級,升級消耗生存點(18500),幽能*1
【評價】:機械師(×)手辦作者(?)